今天来聊聊《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
1.如果把《TOEFL iBT高分作文》里的185篇作文全部背下来,在考场上默写一篇,会不会被判雷同?!
这个问题的答案,毋庸置疑是否定的。
但是,为什么会有人提出这样一个“答案明摆着”的问题呢?
该说他们太懒还是太勤奋了呢?!愿意背诵185篇作文的人,怎么可能是懒惰呢?!
而这种“既努力也懒惰”的现象,是源于对“没时间了”的恐慌,
他们终日不忘寻找捷径,美其名曰“提高效率”,而实际上却想着“最好不费吹灰之力”。
不要用战术上的努力,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用努力来标榜自己的付出。
事实上,他们自己都被自己的努力感动了 。
容易自我感动的人,其实是缺乏目标感,他们表面看似忙碌充实,内心实则焦躁不安,犹如笼子里的鸟,内心渴望笼子外广阔的世界。
认清自己的目标,这是妙药。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2.很多人都期望速成,因为一方面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太多,最后一方面是自我满意度不断下降。
但是“人无完人”,谁也不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
人都会害怕一切未知的因素,因为它会严重威胁我们的安全感,但我们必须清楚,未知是永远存在的,而且我们也永远不可能掌握一切。
3.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和时间做朋友。
方法——
①做任何事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根据此判断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勤能补拙的前提是接受现实。
拖延症患者之所以拖延,是因为他们恐惧于,只要开始做事,一个人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
但患上“拖延症”的人犯了一个简单的认知性错误,即认为那些能够做对、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对、做好的。
我们应该接受现实,事情越有价值,困难就越具规模。
(注意,任何任务的绝大部分都是枯燥而无趣的)
②我们要记录开销——搞清楚自己的时间都用来做什么了。
还有,制定时间预算,标注“重要”的或“不重要的”即可。
③制定计划(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
④预演,万事皆可提前准备,万事皆须提前准备,不能做到克服恐惧,就做到习惯恐惧。
⑤验收:审视任务——自问自答——怎样才算“做好”?——确定“做好”标准的可能性。
在学习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会有一段时间进展缓慢,只有经历积累的过程,量变到质变的效果才会出现,才有可能突飞猛进!
任何人都不可能100%地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是100%地有效率 。
一方面我们必须清楚,肯定有意外发生,我们要留出时间处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以适当方式休息,养精蓄锐。
不见得一定要做到极致才是好的!
最后,分享一个黄金分割率——
假如一天可规划10小时,以工作成就为导向的人,可用大约6.18小时去工作或者学习,而剩下3.82小时去享受。
反之,享乐者(以生活满足为导向的人),可用大约6.18小时去享乐,而剩下3.82小时可用来工作或者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