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的目标是什么?它能帮助我们什么?
本书心理学定义为对于个体的行为及过程的心理研究。
行为就是人的行动,反应,可以观察到的微笑,哭泣,奔跑,交谈,触摸,击打,这些都是狭义的行为;以及如何在特定环境下或者更广泛的环境中去做这些事情,比如正在用符号交流的星星,一只走迷宫的小白鼠,面对危险信号作出反映的小白狗,一个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正经历生理体征变化的男生等,通过一个一个的个体表现,观察行为背后的心理状态。
个体及可能在他的自然栖息地,也可能在实验室等受控的条件下做出反应,很多研究者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不理解人的行为,
02心理学的四大目标
01)描述问题 基于事实准确的去复述一个问题,假设让一个朋友在美术馆一副画前见面,你会如何怎样对画进行精确地复述? 为了研究个体的行为,研究者可以使用不同的分析水平,从宽泛概括的水平到最细微的水平,比如画的作者,画的内容有人在洗澡,细节躺着,站着,冲水等各种水平。
之前我们说过看一个问题有很多几种的角度,实际上描述一个问题也可以有很多角度,比如当你看到这个小黄鸭的时候,如果你是小朋友,你就会说呀,他有多大啊,他怎么这么大呀,它会发出声音吗? 如果是家长,是一个理性派会说: 小黄鸭有什么用啊,为什么放在公园里,他想表达什么,对我有什么好处,工程师 她为什么这么设计的,他想体现什么。
心理学在描述不同水平时,提出不同的问题,比如在概括的水平上,研究者探寻复杂的环境看,比如种群,人文,社会行为啊,研究暴力,偏见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个体的水平上,研究行人对交通灯的反应,阅读时眼睛怎么动,看小朋友学习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语法错误等。
这里有一句很重要的话:无论观察的焦点是宽的还是窄的,心理学家都在努力的客观的描述行为,按照事实的本质去收集他们,而不是按照研究者所期待的那样。防止个人因素混入,并扭曲它。这其实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
我们人在描述一件事情,不带偏见特别难。比如你觉得精度好还是速读好,很多人都会说我觉得。。。。而不是去拿事实 摆数据 目前数据表明,多少人是速读那类人是精读,哪类书适合速读哪类书适合精读,而是直接说 我觉得,当你用你自觉的思维去思考的时候,就难免带入个人的偏见。
所以像六顶思考帽这样的工具,就是一个团队大家集体发言的时候,每个人表达自己观点时,并不是说出自己的感受,而是被要求站在某一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你带的是红帽子考虑机会 蓝帽子考虑创意 黑帽子考虑风险 ,强迫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学完心理学,再去考虑问题时,考虑别人的行为时,理论上是什么情况,所以我建议你应该怎么怎么样。同理我们学过的大量的学习类书籍,前面都会一二章大量讲解神经科学,或心理学例子,以理性思维去学习,通过理论依据才能说服人,需要用一些理论,支撑心理学研究使站得住脚。
02 ) 解释发生的事情: 描述是记录看到的东西,解释就是谨慎的超越能够观察到的现象。也就是为什么这样。比如为什么一些人开始抽烟,为什么戒烟这么难,研究者寻找一些个体倾向性的可能;然后就是早起,有的人经常拖延,有的人早起,一些因素起作用,你的动机,自尊等基因机体变量,有些人的基因是夜猫子,另外一些外部因素,如开车时有人插队,堵车,环境变量引起暴怒。
为什么经常拖拉?经常焦虑?
对自己的新东西感到无所适从,对新机会茫然无措?要不要参加训练营,要不要选择渣男分手?等试图通过潜在原因行为去解释各种行为。比如你的老师说想得到高分必须参与讨论,你的同桌虽然做了很好的准备但是并没有发言,老师批评他学习能力不强;在他自己的观点受到挑战时也不维护自己的观点;在餐桌上几乎不参与小范围的谈话,到底是什么行为呢?害羞呢还是其他的?为了推动这些解释,心理学研究者零碎的收集各种可能性支持,就像福尔摩斯收集证据一样。
我们经常提到了假设,,大家提出的都是自己对世界的解释,是真的吗?不知道,就是去行动,学到的是别人的理解,自己需要去验证。
比如我想知道汽车怎么跑的不需要去,但与自己切身相关的,如为什么拖拉,为什么沟通不强,自己可以尝试去找出原因,找出解释。
03 )预测将要发生的事
比如刚才我们说同学是害羞不爱说话,那么我们就有信心的预测,当他与陌生人交谈时可能出现极度不自然。又比如我们可以预测,想要养成一个习惯时,会面临几种问题,前面7天最想放弃可能感到焦虑,叫焦虑期,也叫反抗期;第二周最易受干扰阶段,找各种借口来放弃;第 3周 倦怠期 没什么新鲜感了,也很难提起兴趣了。
04 )控制 行为的发生
干预和控制这是心理学的终极目标。
比如利用心理学来控制别人购买的行为;在辛巴克离开座位时,跟别人说 帮我看一下东西好吗?得到对方的允许后你离开,那你就可以放心的离开了。因为别人不会违背他自己的诺言。这就是为什么别人的一句话就可以控制我的思想和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