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张彦远和他的《历代名画记》

张彦远和他的《历代名画记》

作者: 离离风翼 | 来源:发表于2023-04-24 08:12 被阅读0次

    中国绘画发展到唐代,已经与其它许多文化一样,达到繁花似锦的程度了。

    从帝王到宰相大臣,再到普通文人,从事和收藏绘画书法艺术成了极为普遍的现象。

    与此同时,绘画理论也跟着成熟起来。

    于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绘画通史《历代名画记》,在晚唐应运而生。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彦远,字爱宾,是当时很有名的画家、书法家、绘画理论家。

    张彦远出身豪门,高祖、曾祖、祖父三代都做到宰相,父亲张文规,官至殿中侍御史。

    其家世代都喜爱绘画书法,不仅自己修习,还热衷于字画收藏,家中收藏的数量堪比皇室。

    后来,因为皇帝唐宪宗不断的强行索要,到张彦远的时候,家中所藏书画已经“十无一二”了。

    藏品可以失去,对书画的鉴赏能力,却一代代传了下去,更何况,余下的书画依然有很多绝世的精品。

    在这样的家庭长大,耳濡目染,加上书香门第原本就注重教育,张彦远自小就对绘画收藏与鉴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更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他曾在书中自述:“身外之累,且无长物,唯书与画,犹未忘情。既颓然以忘言,又怡然以观阅。

    经过长期的潜心研究,张彦远在三十多岁时,写出了《历代名画记》,被后世誉为画史中的《史记》。

    《历代名画记》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①阐述了历代绘画的发展和绘画理论等。

    ②讲述了历代画家的传记。

    ③对绘画作品的鉴藏。

    其中有很多精辟的理论,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略举部分内容:

    1)前人所著《山水松石格》中,提到了绘画要“格高而思逸”这个观点。

    张彦远在此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在评价吴道子的作品时认为:“书画之艺,皆须意气而成。

    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在书画艺术上有所成就,就要从个性、情感、气质等“意气”上多下功夫。

    这很像我们熟知的“功夫在诗外。”看的多,经历的多,思考的多,才会有好的作品出现。

    2)“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这是他评论顾恺之的人物画的一句话。

    意思是,绘画者先得有要表达的意图与情感,再提笔作画;画作完成了,意图与情感也就留在了画面上。

    我们在看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时,往往会感动,这个能够感动我们的,就是从画作中透露出的“意”。

    “意”是可以穿透时空的情感能量,它附着于物象,又超越了物象。

    3)在绘画品评方面,张彦远在前人绘画理论的基础上,又将画作分为“自然、神、妙、精、谨细”五等。

    他把“自然”定为绘画最好等级。所谓“自然”,也就是内容来源于真实生活,表达的意图来源于真情实感,不造作,不矫饰。

    最末一等为“谨细”,画的处处精细,太过着眼于描绘的事物本身,就会没有主次,从而淡化了情感的表达,不能达到类似谢赫所说的“气韵生动”。

    4)在绘画色彩上,张彦远提出了“运墨而五色具”。

    唐代山水画,从青绿山水渐渐发展出水墨山水,用水墨替代颜色,以“无色”蕴含“有色"。

    由于文人的参与,老庄思想和禅宗思想也被带入了绘画中。这个转变标志着,绘画从写实渐渐转向写意,开始以追求意境为主。

    4)他还提出了“书画同源”的概念。

    张彦远认为,从上古开始到周代,绘图与写字是混为一体的,写字和绘画的功用也都是相同的。

    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世人扬书抑画,画家沦为了工匠,而书法家则为人所景仰。

    随着人们审美趣味的提高,审美视野的开阔,绘画的地位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提升。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让中国画有了与书法一样的地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中国美学理论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直到今天,谈到中国绘画美学,他和他的《历代名画记》都是会划为重点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彦远和他的《历代名画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ov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