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目送》的读后感

读《目送》的读后感

作者: 莎莎子的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18-11-26 11:28 被阅读15次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题记

      这段话摘自龙应台女士的散文集《目送》首篇,它用最朴实的词藻,向我们揭示了千千万万对子女父母的目送成长。而我总觉得,在这些最简单的字词中,却透出了一位母亲身上流露出的浓浓的悲伤。

      龙应台的《目送》是一部对亲情和周边人物的感悟散文。她的文,全旨在于“慈”、“悲”二字。“慈”是慈爱,和善,是输一己善良关爱于外界,方向向外;“悲”为悲悯,同情,是纳别人之痛楚无奈于胸怀,方向向内。这两者,常常相辅相成,每每联决而行。

      书中,龙应台写父亲的逝去,母亲的垂老与失智,儿子的离别,朋友的牵挂;写自己的失意,放弃,失败和脆弱,它有着最深沉的情感,无异于是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那样的目送,往往贯穿了我们平凡的一生。少年时期的目送,承载了满满的希望与企盼,就像奶奶挥手时的一句:“囡囡,要好好学习呀,要努力哦!”而我们则会在这样的目光中多多注意脚下,多多回顾身后;中年时期的目送,是一场单人的旅行,被注视的人会迈动稳健的步伐,顺顺当当地往前直行,渐而忘记了身后的那道目光;老年时期的目送,便是生与死的距离,我们看着他们掩于尘土下,不落一丝痕迹,只是从此,我们的眼前已有追随的方向,我们的身后却再无一人。

      读《目送》让我又一次感受到送父亲走时的那种撕心裂肺的哀痛,也会想到了每次回家看母亲时,母亲那欢愉的目光和不停唠叨的话语。世间大大小小起起落落的事,最后还是沉寂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目送》所描写的都是人们所经历的,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读《目送》总有想流泪的感觉,为逝去的或正在远去的亲情,挽留不住的是匆匆的生命脚步,能留下的就是记忆;读《目送》懂得了对于生命,最好的态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读《目送》有些更深的感悟:再多的遗憾不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带着爱与释怀与生命和解。

                                                洋子

相关文章

  • 读《目送》的读后感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

  • 《目送》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 “我慢慢地、慢慢的了解到,...

  • 目送

    ----龙应台 《目送》读后感 米兰·昆德拉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

  • 幸福

    ----《目送》读后感 龙应台说:“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 我们应该...

  • 读《目送》前后(非读后感)

    一直以来,我对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的名篇、名著都怀有一种敬畏,从而不敢轻易地去触碰。 书架上的《目送》,买回...

  • 读《目送》

    《目送》有散文的特质,又有杂文的锋利隽永。 每篇文章篇幅不长,却记录着生活的点滴。 文中所写尽是生活琐事,却蕴含着...

  • 读《目送》

    这是一本龙台先生关于亲情和友情的散文集。书中多次用细腻的笔触,描写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女的成长,父母的老去,那种渐行...

  • 读《目送》

    我喜欢龙应台的那句“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的单独约会”。我们从青年开始感受一个人走过的路途,观赏一个人走过路边的...

  • 读《目送》

    昨天花了一天的时间,断断续续的读完了龙应台的《目送》 龙应台在书中记录了父亲的衰老到死亡,母亲的失智。面临父亲一点...

  • 读《目送》

    <孩子> 孩子们,永远的不放心。 “我”难得和华飞见面,怕他淋湿很自然地递伞给他,他却嫌弃了起来,这么小的雨带伞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目送》的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ov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