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一档节目,里面梁家辉老师说到,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子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对于前面的一句,今天暂且不谈,就唯独对于孝这个字,我真的是深有感触。
以前我不懂,总是跟爸爸吵架,觉得他们为啥就不理解我的想法,为啥就一定要用他们那个年代的思想来教育我。
女孩就该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必须保持那种整洁干净勤劳,各种的传统美德都得在我身上体现……
后来无法受束缚的我,努力想要挣脱这个框架,天天吵,天天吵,有时候吵到自己每次都会撕心裂肺的痛苦,埋怨为啥自己生在这个不完美的家庭中。
如今慢慢长大,脾气稍微缓和了一些,但还是偶尔会争吵。后来姑姑就跟我讲,孝顺孝顺,怎么说孝呢,就是要顺着父母来。然后姑姑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儿子是一家企业的老总,回家后母亲要去县城买鸡蛋,可是明明街道超市就有,但是呢,儿子依然开车带着母亲去了距离家二三十里之外的县城去买。姑姑说,明明在街道就可以买,而且有那个去县城开车消耗的油钱,都不知道在县城买了多少个鸡蛋,可是儿子依然去了远处的县城。就是因为母亲一直只记得那个地方有鸡蛋。这就叫做顺着父母来。
这个故事对我真的记得很深刻,而且也让我有了很多的改变。
再看到梁老师这句话,我也忽然想到一件事,二伯的二周年马上要到了,可是我还在实习期,去请假的话也不好,爸爸说让我请假回家,我说我在实习这种请假不好吧,爸爸说有什么不好的,我说爸爸,我实习很重要呀,这个事情对吧是我当下最重要的事情……解释了半天,后来大伯母给我讲,不一定你回去了才算是尽孝,你有那个心就好了。这个真的没关系,也是一个仪式罢了,你其实一直把你二伯记在心里,就已经也算是尽孝了。
所以我看到,孝字论心不论事,这句话的时候莫名的感动。二伯在世的时候,刚好赶在我服役期间,每缝过节我也必然打一些钱给二伯,家里这些所有的亲人们,我觉得自己也算是尽孝了吧。隔三差五打个电话回去问问,说说最近的状况,我感觉自己一直也算是尽孝吧。
再后来二伯走了以后,我也从来没有忘记过他,一直都在心里默默的祝福祈祷,也希望在世的亲人们能够身体一直健健康康的,没事也问候问候……
所以,论事万年无孝子,我们只要多问候,平时的一点小温暖都会让家人很感动。我也并不认为非要一定在家人跟前才算是孝顺,毕竟儿女们大了有自己的事情,但是利用通信的便捷多联系问候这个总该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多用一点心在父母身上,也是尽孝的表现。好好珍惜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