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热播记录片《镜子》,主要讲述三个拒绝上学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到一所心理培训学校接受"改造"的故事。
这三个"问题孩子"背后的"问题家庭",有一个显著的共同问题——糟糕的夫妻关系。
01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泽清,14岁,初二,辍学后每天花大量时间在网上下军棋。
父亲,本科,事业单位职工。
母亲,本科,医务工作者。
外公外婆均为湖北大学退休教授。
看人物介绍,这孩子的家庭背景很不错。
然而,这个家庭却崇尚谩骂和暴力。
令人震惊的是,这个14岁的少年已经开始对母亲施暴,而他的父亲在另外一个房间,听到动静,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泽清说,父母的日常相处模式是争吵,动嘴解决不了问题就动手,他经常目睹父母之间拳脚相向。
难怪,孩子也学会把拳头挥向自己的母亲。
张钊,18岁,高三,因恋爱而辍学,并把父母赶出家门。
张钊回忆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他说:他俩(他的父母)在一块,除了吵架就是吵架。他(父亲)和我在一块,除了看电视还是看电视。
没有人听他说话,没有人在乎他的感受。
他和妈妈说,学校很压抑,受不了。妈妈答:好几千人都受得了,就你受不了。
他和爸爸说,他想爬上那栋新建的高楼,从那上面跳下去。爸爸轻蔑地说:你没那个胆。
学校压抑,也不比这个家更压抑。
所以张钊说,他们给我设的三条高压线:打架、恋爱、带手机,我偏都要试一试。
家明,16岁,高一,辍学,想当画家、背包客、流浪歌手。
这对父母乍一看还挺和谐,夫妻之间有说有笑。
看到最后,家明妈妈的哭诉,加上家明的控诉,不难看出,在家明父亲心里,亲子(父子)关系远胜于夫妻关系,他将全部心思放在儿子身上,将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儿子,并强令儿子只能奔他指明的唯一的人生大道去走。
家明想要去流浪,一点儿也不奇怪。
02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相似。
泽清的家出现在镜头中,凌乱不堪,家具老旧,明显那是一个没有温度的家,家的主人没有用心去经营它。
不由让人联想:这个家里的孩子,只怕也没有被用心对待吧?
泽清说,有时候他希望妈妈帮他煮点宵夜吃,可是妈妈总是找很多借口推脱。
泽清妈妈也说过,孩子下棋不希望她去打扰,但是她以为他该饿了该休息了,忍不住要端食物进去给他,惹孩子骂她贱……
14岁的泽清其实是一个聪慧的孩子。
他说:如果没有家长课堂,我不会来这里 。家长课堂比学生课堂重要。要学习81天的是他们(指父母),我只要呆6天就可以。
孩子比父母看得明白,父母比孩子病得更重。
记者问泽清:你说过如果没有中央台的跟拍,你不愿意参加这个培训,为什么?
他答:存在感。
在这里我就存了疑,为什么是存在感?
节目给出了答案。
泽清在接受心理辅导时,向老师说:当他有事要妈妈帮忙的时候,妈妈总是不耐烦,不是说很忙,就是说很累。觉得妈妈花在自己身上的时间很少,感到不被重视,在家里没有存在感。
存在感,是泽清所缺失的,他一直在寻找。
泽清父母喜欢“哭穷”,他们试图用“我们很穷”来“激励”孩子好好学习。
孩子偶然发现,在网上下棋能赚钱,于是一心想通过下好棋来赚到钱,同时证明自己的能力,到父母那儿找回存在感。
所以他一心下棋,无心上学。
培训机构要求家长务必参加6天的家长课堂,泽清的父亲如是说:我觉得我不用上家长课堂,如果这个家庭需要改变的话,我不需要改变,至少不需要改变太多。
这个父亲在上完6天的家长课堂后,极不耐烦地说:我可以改变,如果孩子需要我的配合,我可以改变 。为这个家庭,我已经改变太多……
但是旁边,泽清妈妈愤怒的眼神和气恼的表情,却传达了不一致的内容……
影片结尾,泽清的父母在向央视《心理访谈》栏目继续求助。
我想说,他的父母再不学习不反省不做大改变的话,再多的求助也帮不到他们。
用心经营婚姻、经营家庭,用心关注孩子,是将自己和孩子拉出泥淖要走的第一步。
03
没有一个人愿意过一辈子别人的生活,哪怕这个别人是我的爸爸。
家明的父亲一再强调:孩子不要上学,要当背包客,要去流浪……是网络害了他。
而辅导老师对家明的父亲说:孩子的钥匙在你身上。
家明的父亲完全不信:我根本就不相信这个,不可能的事情。
家明的妈妈也持怀疑态度:我觉得江校长说的那个话,假如他爸爸不去参加家长学堂,小孩还会更严重,我觉得他说话太夸张了。
出发前,家明的爸爸还想"临阵脱逃",他和妻子说:我还是不去了吧,请假还要扣钱。
家明的父亲,一边认为孩子不想上学问题很严重,一边又把请假扣钱看得更重。
是他太糊涂、太自相矛盾吗?并不是。
而是他坚信,要改变的是孩子,只有孩子。"钥匙"只在孩子身上,怎么可能在父母身上。孩子不去上学这件糟心事,跟父母没有关系。
家明父亲坚信:只有努力学习,上个好大学,才是人生唯一的正道。
孩子不这么认为,那么,孩子的理想需要纠编。
孩子甚至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他只要学习就行了,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都要严格控制。
孩子想骑车骑远一点,直接拒绝,根本不知道孩子已经做好安全防护方案。
孩子想养宠物,前脚买回来后脚就给丢掉。
自己从小苦惯,获得现在的成就不容易,太希望孩子的一辈子比自己的过得好。这本没有错,但家明的父亲,他对孩子的希望,已变是他自己生命的全部意义。
哪怕家明妈妈双目含泪:一个家庭里,你就只有儿子么?你只管强调孩子在你心里的重要性,那我算什么?他也不为所动。
他偏执地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忽视孩子的理想,罔顾夫妻感情。
为了不让孩子偏离设定的轨道,家明父亲对孩子极尽管控、包办之能事,极力否定孩子的想法,却还说自己对孩子过于信任,给他的自由太多。
很不幸,也很自然,孩子会走到父亲的对立面。
他怎么可能不想逃?父亲的人生的希望、父亲沉甸甸的理想毫不留情地压向孩子,我想,没有哪个孩子不想逃。
你越想让他认同,人生只有一条大道,他越想证明其它的可能。
忽视自我、不注重爱情和婚姻,将自己的人生强加给孩子的父母,是悲哀的。
他们的孩子,则更加悲哀。
04
向父母证明自己,你们是怎样的,不是他们想像的那样。
张钊说,父亲和他在一起的时候,除了看电视还是看电视。
而母亲,喜欢拿一件事来回说来回说。
父亲和母亲之间,也是争吵不断。
家人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最后,张钊干脆将父母赶出家去,将房门上了保险,不让父母回家,父母则是战战兢兢无计可施。
就算是这样,父母还以为很了解自己的孩子:他说要跳楼,他没有那个胆子,他就是吓唬你。他知道你越紧张什么,他就拿什么来吓唬你,他根本就不敢。
对于父母的不理解,张钊很生气,也为了证明自己不像父母想的那样软弱,父母不让犯的错,偏去犯他一犯。
上完家长课堂以后,张钊的父亲改变最大。老师的话令他触动很大,课后他做了许多思考和改变。
夫妻俩的感情比原来好了,他甚至还向张钊提出:以后对你妈妈要尊重一些。
张钊替自己辩解,他很烦妈妈老拿一件事来回说,还说他理解爸爸忍妈妈忍得很辛苦。
这时父亲声明:我不是忍,我是理解了她,是理解和包容。
父亲亮出这个态度,儿子不改变都难。
他对以后父子亲情充满希望:我们爷俩好好走!
学着去了解儿子,和儿子做朋友,去理解和包容孩子的妈妈,这个家的家庭成员慢慢在回归正位。在一个稳固、有爱的家庭里,孩子是安心的,他不再需要用一些过激行为去激怒父母,去证明自己。
祝愿张钊2017年高考顺利。
05
别再让满满的爱,变成满满的伤害。
这些父母都不爱自己的孩子吗?
爱呀,爱始终都在那里。
并不是父母不爱孩子,而是扭曲了爱的方式。
比如泽清妈妈和张钊妈妈,总喜欢拿一件事情来回说。
比如泽清妈妈,在孩子需要她的时候不耐烦,孩子不希望打扰的时候却去烦孩子。
比如家明爸爸,强令孩子走他选的那条路。
孩子的消极抵抗,伤害了父母,也伤害自己,只因为小小自我的觉醒,他们太想要做自己,而不是做一具提线木偶。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我们不妨多听听孩子说:
都说不逼不逼,什么时候没逼过。
都说减负减负,哪减过。
都说不开补习班,哪个老师又没开。
大人都说他们那个时候苦,我怎么觉得,我们现在过得更苦。
聪明的家长,希望孩子一生快乐,拥有喜欢的职业,可真正做到的有几个?
要讲道理,要驳倒孩子,对很多家长来说都很容易。
但是有一件事情比辩赢孩子更重要,那就是共情。就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在心理上和孩子站在同一阵线,让孩子感觉被接纳、被理解。虽然他们还是得很辛苦地去学习,但是有了理解他的父母,他自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孩子最怕的永远都不是辛苦,而是不被理解。
现在的孩子都那么聪明,父母讲的那些道理,哪个不是一点就透的。
孩子的叛逆,并不是因为他不懂你,而是因为你不懂他。
觉得不被理解、不被接纳,才要用一些逆反的行为,向你宣示:你不懂我,我很受伤。
在这个社会上,律师是需要拿证的,开车要先拿驾照。做爹做妈是不用拿证的,我们就这么做了,这是我们一生做得最长的一个角色,反而我们没有去学习。老祖宗告诉我们:活到老,学到老。
学校没有给我们开设过怎样做夫做妻做爹做妈的课程,我们得自主自动的去自学。
经营好家庭,经营好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才不容易跑偏。
温馨的家庭,恩爱的夫妻,更容易养育出可爱的孩子。
父母恩爱,家庭坚固而温暖,孩子则可安心地放飞自我。
让我们且行且学,且爱且惜,和孩子共成长,同进步。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