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读到一篇关于日本正仓院的文章,了解了自己不知道的一段历史。
日本奈良东大寺内的正仓院,是用来保管寺内财宝的仓库,建于公元八世纪中期的奈良时代。
奈良时代,正值盛唐,圣武天皇为首的日本贵族阶层疯狂迷恋唐文化。其间,日本向中国派遣数以千计的遣唐使,带回了大量的唐朝物品。其中很多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品。
圣武天皇去世后,他的皇后光明皇太后自公元756年开始,将天皇的遗物分五批捐献给奈良东大寺,从此,这批皇室用品在正仓院保存了1000多年。
正仓院收藏的大唐文物,品质相当高,很多甚至超过了在中国本土发掘出来的唐代文物。而且因为正仓院专业的保管方法,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得这些文物较那些出土文物成色更好,更有光泽,品相好很多。
这些藏品的来源都有哪些呢?
首先,当年那些遣唐使来到大唐,皇帝接见后都会赠送礼物。唐朝皇帝对他们的赏赐非常之高,都是精心挑选的珍品。而且这些遣唐使还善于在长安结交达官贵人,他们也往往会向他们馈赠一些精良的器物。
其次,是唐朝人去日本带过去的物品。最著名的就是鉴真,他带过去的东西包括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还有佛经、医药等方面的书籍,以及扬州大明寺所藏的顶级物品。
鉴真为什么要带过去那么多珍贵的藏品呢?鉴真自己曾说过天台宗的祖师慧思圆寂后,转世在日本成为圣德太子,所以他有义务去日本弘扬佛法。因为怀着一种强烈的宗教使命感,所以他觉得有必要把好东西带到日本。
我想,鉴真的做法要是放到现在,肯定会被很多人骂死吧?我们常常耿耿于怀那些精美文物流失海外,不遗余力地抢购回国。但其实在开放的大唐,大家是很乐意让中华宝物在世界流传的。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这些散布到世界各地的文物,让其他地方的人民了解到了中华文化,喜欢上了中华文化。
还有从大唐流传出去的物品未必就是大唐原创,很多东西来自西亚等地方,当经过唐人的改造后,具有了大唐自己的审美趣味,然后再传播到日本等地。实际上,大唐成了各种文化交汇之地,人文荟萃,不断融合,创造出非凡的气象。
这其实就是大唐的气度。这是一种精神气质,一种向世界敞开胸怀的胸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