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里的很多细节,《秦始皇嬴政》里都没有过多表述,我猜想可能为了电视剧的视觉效果导演和编剧做了些许的改编,但应该也是基于历史基础之上。
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讲的是为秦始皇一统天下富有卓著贡献的军事战略家尉缭,不仅有出色的谋略,而且还有观人的本领。他认为:“秦王政虽衣服饮食与缭同,但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其游。”
尉缭的意思大概是:“秦王这个人,高鼻子,长眼睛,鸷鸟胸脯,豺狼之声。这种人缺乏恩惠,心如虎狼,俭约时容易谦卑,得志了就会吃人。我是布衣百姓,但秦王见到我往往低声下气。如果秦王真的得志于天下,天下人就都成为他的奴虏了。不能与他长期相处。”
于是尉缭便跑了。
这一段非常有趣,正所谓相由心生,从小受尽苦难的秦始皇为了完成心中的伟大理想定是能屈能伸的,从他弱冠前虽对治国谋略有自己的主张,但当与相国吕不韦观念发生冲突时的那句“仲父必然是为大秦长远着想”所表现出的十足隐忍就足以展现出他的胸怀不凡。
事实证明尉缭对秦王政的看法相当准确,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真的是可以通过外貌、举止、言行所表现出十之八九的,我现在对于这一点就深信不疑。
秦王政派人追回了被吓跑的尉缭,他深知秦军虽强大,但是像尉缭这种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战略大师是不可多得的,所以既往不咎,对尉缭仍旧以礼相待,并强制挽留并正式认命尉缭为国尉。
在社稷与个人荣辱间,秦王政遵循了吕不韦的“贵公去私、任贤使能”的道理。这也是秦始皇的过人之处,面子有何重要,在远大理想面前,它不值一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