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日常的言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且深远的。作为父母常常把自己从老一辈传承下来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不做辨别的实施在下一代身上。有时我们会惊讶的发现,时代虽然在改变,刻在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却是一成不变。有七句话对孩子的伤害很大。对照一下,自己对孩子常说的有几句?
1,“要听话”
这句话可能是中国父母的口头语。看起来很正常的一句话为什么会变成杀人武器呢?自古以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封建王朝统治手段之一。要听话这里的潜台词就是服从,只有服从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你的自由范围是由父母决定的,超出这个范围就是不听话,就是坏孩子。久而久之自由的天性就被扼杀了。追求自由成了一种罪恶。
2,“要孝顺”
中国父母生养孩子似乎是在做生意,小时候我付出多少,你长大了要连本带息的补偿给我。不晓得孩子在出生后就是个独立的人。用孝顺来要挟孩子是很自私的行为。父母本身就缺乏独立的人格,在孩子小的时候以炫耀孩子的学习成绩为傲,孩子成人了以谈论子女周末带了什么礼物为荣。对于自身是否有什么价值从来不在意。
3,“就你跟大家不一样”
乌合之众这本书早就论述过从重主义是最省力的一种策略。但精英阶层却反其道而行之。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反倒是经常用这句话来扼杀孩子的个性,把孩子教育成庸庸碌碌的普罗大众,不知是为了什么。
4,“别整天琢磨那没用的玩意儿”
不知有多少个天才被这句话扼杀。要知道人类的进步都是源于琢磨那些没用的玩意儿。人类要是不琢磨鸟儿为什么能飞就不会发明出飞机。牛顿要是不思考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就没有后来的经典物理学。难道只有写作业考试才是最重要的吗?很难想象人类没有了想象力会变成什么样。
5,“少管闲事”
这句话造成的危害不仅仅是老太太没人敢扶这么简单。而是造成全社会公德心大大的缺失。他者既地狱。在美国波士顿 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上的一段碑文很好的注解了公德心缺失的后果。原文如下:
在德国,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6,“养你这孩子有什么用”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存在的意义。不能把有用,无用,或者成绩金钱地位等其他外在条件作为评价人价值的条件。每个个体都有其价值和自尊。况且老子在道德经中早已辩证的论述了有用无用这个问题。
三十辐共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句话的翻译就是: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器皿中间必须留出空处,器皿才能发挥盛放物品的作用。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中空部分,才有房屋居住的作用。所以,“有”给人提供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7,“我不许你跟他/她在一起"
《礼记》中提到:“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儒学礼教赋予婚姻以近乎宗教般的文化价值,个人必须在婚姻中才能完成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并在传宗接代中纵向与家庭的历史,横向与社会网络连接。所以在父母的眼中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情。爱情是最不需要考虑的事项了。爱情,以两情相悦,自由选择,亲密和心灵感触为特征。这也是父母最不以为然之事。他们经常会说,爱情也不能当饭吃。但人的一生要是只剩下吃饭和禽兽何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