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素养是在细腻的教学中培养出来的
2019年4月12日,我参加了由未央区教研室举办的2019年“打破学段壁垒,关注中小衔接”语文课例研讨活动。我第一次参加这么隆重的小学的教学研讨会,满满的一上午的时间,让我收获颇丰。其中最让我感慨的是小学的两节公开课。
来自方新小学的赵卫红老师和经开第一学校的刘波老师。精彩而完美的给我们呈现了五年级下册的小小说《桥》这篇课文。赵老师上第一课时理解字词做铺垫,刘老师上第二课探究内容和情感。我第一次听这样的公开课,心里非常的激动,感慨和反思也有很多。首先就在于它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完整的呈现。
学生语文素养是在细腻的教学中培养出来的赵老师从写课文题目关注写字开始,感知文章的内容。学生在进一步的作标注以后,自由发言谈自己对语句的理解。把每一个生字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去读和理解,这中做法是值得我们初中老师学习的。这样词语就不是单纯的了,而是有了一定的语境。学生在结合具体语境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语感,这让我想联系到了中考的辨析词义,就是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里面进行辨析。而初中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把词语单个列出来进行学习,脱离了语境的情况下进行词语的辨析,收到的效果往往不是很好。
其次,赵老师还指导学生进行书写训练。课件演示了反犬旁的来历,了解到反犬旁多与动物有关。让学生不但对字词结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由此拓展到了中国文字的文化意义这个层次上。这是学科核心素养中十分关注的点,也是值得中学老师去积极探究和探索运用的。在进行书写训练的同时,把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生的学习中,真正做到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做好字词赏析和体会词语语境的基础上,赵老师进行了整体感知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用书中的两三个词语来概括文意。并且在思考的基础上,给出了具体多样的概括文意的方法,例如,题目扩充法、要素串联法、段意合并法。通过多种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会了概括文意的方法。这种学法指导是十分有效和高效的,也体现出了老师在备课中的用心细致。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一直是老师比较或缺的,因此,这也是值得所有老师学习的地方。最后通过读句子,体会语言的特色,第二节课内容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赵老师在上课
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正处在对社会和人生的初步认识阶段。能正确地书写字词,能结合语境对词语的意思进行理解,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小学课标第三阶段的整体要求。由于学生年龄的具体特征,需要教师用细腻的备课来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从最初级的写字开始,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从初步的理解文章内容开始,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从初步的表现手法的应用,培养学生进一步的赏析能力。这些语文能力素养的训练,都是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因此,我的观点是有了小学语文所具备的这些能力素养的培养和形成,才为初中老师进一步的教学打好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在初中阶段遇到的每一个语文素养强的学生,而感到欣慰和欣喜时,我们都得感谢他小学时那一位语文老师悉心的引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