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魁大脑思维导图武林计划
《高维度思考发》4| 升维:为什么要具体-抽象-具体?

《高维度思考发》4| 升维:为什么要具体-抽象-具体?

作者: 王双_c261 | 来源:发表于2019-03-10 09:48 被阅读0次

原创: 精进学思行 精进学思行 今天

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我们也常听到“不要经常调整目标,而是要不断尝试方法”,它们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在初创公司,很多同事都是来自传统的主机厂,在这里大家可能常常会遇到一个情况:资源不再像以前一样充足,流程不像以前一样完善,和以前资源匹配的方法可能就无法直接应用,而这会带来不适应,一部分人会因此而不知所措,而我看到另外一些人,总是能想尽办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我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至少有两点不同:①是盯着目标,想各种方法,还是固守已有路径,只要资源不匹配,就投降?②是尝试从根源上思考方法,还是只是以形补形,从症状上解决问题?

从思维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区别在于是站在“上位”还是“下位”来思考问题。

什么是“上位”和“下位”?这是我在《高维度思考法》中学到的概念,本文是对这本书最后一篇解读。

1、“上位 VS 下位”

上下位是相对的概念,书中将其用于指代抽象的程度,抽象度越高,越是上位的。对你而言,通常你的具体的行为就处于“下位”,而做这件事情背后的目的和动机就是“上位”;

对一个组织而言, 它做的具体的产品就是“下位”,而它为什么做这个(价值观和文化)就是“上位”的概念;对自然界而言,你看到苹果落地这个具体的现象就是“下位”,而支配它背后的规律——牛顿定律就是“上位”的概念。

为什么要区分这种上下位?我理解有三个重要的原因:

①下位无法解释和发现的问题,上位可以很好解释,比如前面的苹果落地;

②从下位来看无解的问题,从上位来看可能有很多方法,比如你要从“上海”到“武汉”,如果你把自己的路径局限在“铁路”,一旦发现高铁和动车的票都没有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好像去不了,但如果从“目的”角度而言,你会发现有很多路径;

③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上位是抽象的,通常更接近本质,具有更广的适用性,而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常常能事半功倍。

2 如何升维?

升维的本质就是让我们学会从“下位”提升到“上位”,通过上位发现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再回到下位来解决,书中提到三种方法:抽象、轴、why。

2.1 抽象

这个你可能比较容易理解,比如我们常常听到的“找到事物发展规律”就是一种常见的“抽象”。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最好是完成闭环——“具体——抽象——具体”,书中提到了两个常见的误区,我对进行了补充,形成了三个误区:

①具体——具体

所谓从具体到具体,有个很很贴切的说法,“以形补形”,我们常常听别人评价自己“你这个事情好像解决了,但是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内心可能不高兴,还觉得别人在装,结果常常常常是,下次我们碰到表象相似,而机理不同的问题,采用以前的方法就失效了,就会陷入“以前这么干有效,为什么这次无效呢?”的困扰。

②具体——1/2抽象——具体

有人也知道要从具体到抽象,但无法抽象到底,比如大部分工程问题,抽象到底都是数学问题,而很多人对数学是很畏惧的,最后导致在半山腰徘徊(比如我),最后常常让人感到“半生不熟”,还是没有抓住本质。

③具体——抽象——抽象……

这是另外的一个误区,是书中没有提到的,因为对于极少数人,比如数学家和各种理论学家,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抽象的世界玩耍,而对于我们大部分要解决工作和生活实际问题的人,如果只停留在抽象阶段,从一个概念跳转到另一个概念,而无法落地,最后就会成为“眼高手低”的空想家。

这里顺便补充,人类的一个独特优势就是能够超控各种不存在的“抽象概念”,从而创造出原来不存在的“具体现实”。但是抽象的问题在于过于泛化,容易导致过度解读,在心理学中的体现就是容易形成“僵固思维”和“绝对化思维”。

比如在某个事情上经历过比较大的失败,人们就比较容易将其抽象化为:我永远都做不好这类事情了(时间上抽象),和这个相似的事情我都做不好(空间上抽象),我这个人就是不行(人格上抽象),而把自己拉回来的一个方式就是“具体化”。

2.2 轴

“轴”的概念有点难理解,书中将其定义为“观察个别现象(下位)时,作为基准的上位概念的视角。”,比如之前提到的维度,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轴。我理解它主要是用来进行"定位"的维度。 书中从"定性VS定量”和“演绎式VS归纳式”两个维度将轴分为三类:

①坐标轴=定量+演绎,典型的如我们用的直角坐标系(带刻度的);

②对立性轴=定性+演绎,比如好坏程度;

③“框架”轴=定性+归纳,因为是通过归纳法,是经验的总结,所以通常有“黑天鹅”风险,所以只能算框架,比如营销中的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

你可能很好奇,为什么没有“定量+归纳”?我目前的理解是:归纳本身就不一定是完备的,所以定量的意义也不大(个人理解,尚未悟透);

2.3 Why?

这个好理解,我们常说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丰田更明确提出,至少是5个为什么。书中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洞见,我们常见的提问有三个基本关键词:what、why、how,而只有why能带领我们升维到“上位”,为什么?

因为what和how都是从“已有问题”的角度出发,不断“具体化”的过程,而why天生是指向“上位”和抽象化的,你直觉也会发现,当你不断问“为什么”的时候,你通常是在找“目的”和“原因”,比如“我为什么要努力工作?(目的)”,“为什么苹果会往下落?”因为……

3  总结

以上就是今天想和你分享的,也是我们这本书的最后一篇解读,要发现问题或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常常需要我们从“下位”上升到“上位,方法有“抽象”、“轴”、“why”三种,其中对我启发最大但是,重新认识了“具体-抽象-具体”这个朴素的道理。

相关文章

  • 《高维度思考发》4| 升维:为什么要具体-抽象-具体?

    原创:精进学思行精进学思行今天 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我们也常听到“不要经常调整目标,而是要不断尝试方法”,它...

  • 要具体,不要抽象。

    相比于具体的事务,抽象的东西都是比较美好的,比如说很多人喜欢看网络直播、看偶像剧,看美女帅哥,总觉得他们是完美的。...

  • 具体抽象

    概念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观念 概念可能不完全或不准确 学习停留在概念里或者仅通过概念推演可能会偏离真相 自身的...

  • 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是升维思考,降维行动

    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是升维思考,降维行动。 升维思考,也就是当前维度的问题,要从高一层维度的问题来找答案。 降维打...

  • (七)Broadcast自动扩展

    Broadcasting 扩展 不会复制数据 具体实施方法 最后1维要匹配,将其他维度化为1将1扩展为同样维度A[...

  • 具体/抽象的两个维度

    父母是具体的,国家是抽象的;社会现象是具体的,哲学思考是抽象的。为何选择国家和父母pk,我们一般选择具体、而在社会...

  • 升维思考力

    避免“降维打击”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它到来之前,运用“升维思考力”,跳上更高维度,抢先一步占据高维位置。升维思...

  • HRBP如何了解业务——5P模型

    1、为什么要懂业务? 2、什么程度才算懂业务? 3、五个维度切入业务——5P模型 4、具体如何去做? 一、为什么要...

  • 桥接模式(Bridge)

    一句话总结 多个维度 内容 桥接模式的核心是解耦抽象和具体,使两者独立变化;抽象和具体指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其中抽...

  • “在青岛十一家书店”第四站:良友书坊

    坦白讲,这家书店不好写。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具体而抽象。具体的很具体,抽象的很抽象。 先说说她的具体,一句话,地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维度思考发》4| 升维:为什么要具体-抽象-具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xu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