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老村支书李书记的过程中了解到,BaMuDi村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先进典型,走在蒙阴县乃至临沂市前列。据相关人员回忆,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省、市农产水利基建会议都曾在这召开,经常有各地区领导来实地考察学习。李书记告诉我们,他曾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接见,询问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通过几位当事人的描述,BaMudi村曾经的繁荣昌盛可见一斑。2000年后,BaMuDi村仍保持稳步发展,但其发展先进性优势逐步丧失。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班子弱化,更替频繁。
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有村民反映村干部涉嫌贪污,引来上级部门进行调查。经常多番彻查后,未能发现有关村干部贪污的证据,但这一行为本身已对时任村干部的威信构成损害。因此,在上级领导的建议下,李书记暂时“退休”修养。然而继任者并没有担负起领头人的责任,短短十余年时间内,频繁更换了八位村支书,平均任期不足两年,最少的不到一年。
几位当事人在讲到这些事时,都表现的情绪激动,义愤填膺。“这个村不好管”“村干部难干”“有一些人专门捣乱”等多次被提及。由此导致的一个重要弊端是,每位继任村支书都无法制定有助于村庄长远发展的计划并付诸实施。更有甚者,通过诋毁、打压竞争对手上位,趁机将本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河滩等资源低价承包、变卖出去。最后,整个集体经济成为一个谁都无法收拾的烂摊子,到了连账本都遗失了的地步。
我们采访所在地点为BaMuDi村委会办公室。据现任村支书介绍,这两间简陋的办公室,还是他去年带领下建成的。原先的村委会办公室因年久失修,早已倒塌,很多村里的历史材料也随之消失不见。
本身村委会缺乏号召力,又遗失了账本,导致很多承包出去的集体土地转变为个人土地。没有集体土地便没了集体收入,BaMuDi村陷入“民富村穷”的困境。
(2019.7.29 艾家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