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和死亡之间的关系,我们真正关心的,其实不是名人的生死,而是自己的生死。流行文化其实就是提供各种娱乐和刺激,以此让我们暂时淡忘自己的生活和死亡。名人和死亡本身是一个怪异而矛盾的组合。死亡本身有可能让一个人出名,而不朽的声名是超越死亡的一种形式。
流行文化的特点本是即刻消费、用完就扔,也就是速朽。这里就有一个悖论:我们可以说猫王获得了不朽,但我们也可以说猫王死后也要被继续消费。一边肆意消费,一边大加批判——现实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科技和文化不同。文化没有硬标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科技容不下诡辩。在文化研究上搞形式主义最多是骗钱,然而在科学研究上搞形式主义可就要命了。一方面,技术随时可能酿成重大的事故。各种致癌物质简直防不胜防,还有很多可疑物质我们根本搞不清它的毒性,等于余生都带着一枚定时炸弹,活得提心吊胆,而又无可奈何。但另一方面,仅仅重复汽车品牌的名字,就能唤起一种秩序感和安慰,而这种安慰说到底,还是根植于对技术的信心里: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而且每一天都在更发达,就算出了什么问题,也总会有办法的吧?
我们都活在矛盾中,一边怕死,一边作死。遗忘不是药的副作用,而是恐惧的副作用,是恐惧引发了遗忘这种自保机制。死亡屏蔽了一切声音,它没有尽头,也没有意义。
死亡固然不可抗拒,但沉迷于流行文化或迷信科技,都不能真的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只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珍惜当下独特的美感,才是勇敢活下去的正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