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艾迪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艾迪是小学老师但是并不热爱自己的事业,希望学生犯错而可以拿鞭子抽打发泄自己的恨意,自小失去亲人是孤儿,异常害怕孤独,渴望温暖。当遇到同样是孤儿的本德伦时,同病相怜的感觉下决定嫁给本德伦。
她企图通过婚姻来摆脱讨厌的工作,然而却无法真正融入琐碎的婚姻生活,“当我怀上喀什时,我才知道生活是艰难的,这~就是结婚的报应!”这是她内心真实的想法!当怀上第二个孩子时,睡在身边的丈夫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
在对丈夫死心后艾迪出轨,结果这个情人只不过是想玩弄她,骗取了她的身体就转身离去了,所以艾迪不再相信任何人的话!“我知道生活是可怕的,因为我们必须通过言辞来互相利用!
面对婚姻的不尽人意她采取消极态度,甚至想通过出轨寻找生活的出口。。。。不得不说这是个非常错误的选择,被骗后的艾迪彻底陷入绝望,所以她到死都不知如何与生活的不幸和平相处!
对婚姻和爱情的失望让她被生活彻底打败。最后在愤懑和失望中,孤独死去。
现实生活中也有类似艾迪这样的人,对于生活的苦难总是如林黛玉一般消极的生活。这样不仅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甚至连旁人也觉得压抑苦闷。这世界上就没有完美的人生。苦难,挫折都是人生必须经历的。。。所以我们要提高抗击能力,及时消化负面情绪,了解人性丑陋的一面,但是仍然保持乐观心态,这才是值得推崇的生活态度!
艾迪偏爱儿子朱厄尔,是因为这是她与情人惠特菲尔德的儿子,在她心里,其余四个孩子,是属于本德伦的,而朱厄尔才是属于她的爱情结晶。但朱厄尔心思全部在马身上,与马的关系比他与家人还要亲近,不仅不关心其他人和事,脾气也像一匹烈马,经常发脾气生闷气,让深爱他的母亲操心难过不已。
我们为什么总是伤害亲近的人?(相爱相杀)因为内心里知道,他们是真正爱我们的人不会轻易离开,所以我们没有危机意识,所以肆无忌惮的发泄自己的情绪,得不到的永远 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就是这个道理!而这样是大错特错!无论关系多么亲近都没有义务成为我们的垃圾桶!既然我们对陌生人都可以客客气气,对身边人更应该和颜悦色,好好说话,这样才没有辜负那些真正关心爱护我们的人!
为了给艾迪送葬,大儿子喀什为了在大雨中保护母亲的棺材被压断了腿!2匹仅有的骡子也溺水而死!二儿子拉尔因为反对送葬,母亲的尸骨发出恶臭而放火误烧了别人的粮仓而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拉尔本来出发点是好的,却用错了方法!最后导致搞砸了事情!我们在做事情前,要考虑事情是否可行,而不是像拉尔那样,因为自己的执拗和丧失理智选择一条不合时宜的道路。
判断任何事物都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正确理性的分析!
本德伦的形象一直都丑陋自私自利,毫不顾忌子女的权利!自私狭隘!导致连子女都变成和他一样的人!
生存是他考虑的第一大事!贫穷导致了他们穷怕了!即使现在已经改变他们也难改当时的习惯!
我们要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
夫妻本是同林鸟,本德伦对艾迪并无多少爱意,他们之间的结合只不过是搭伙过日子罢了。在艾迪病入膏肓本德伦认为钱比人的生命更重要!他眼里,不管是谁都可以当他的太太,他需要的是一个料理家务的保姆,而非真正意义的妻子。他口口声声说不要给人添麻烦,但是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在给别人添麻烦!“他总是弄得你非得给他干点什么事不成即使你下一分钟你气得只想踢自己一脚”。
买个块八毛的东西也斤斤计较,能省就省,有便宜就占。他们只是穷怕了!当年吃了上顿无下顿的日子,让他们对物质缺乏安全感!对于挣扎在温饱线底层的人民来说爱情只是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东西,他们生活的重心永远是吃穿,而非感情!
当今社会已由物质转为精神层面!需要的是知识型全能型人才!我们要不停提高自己,完善自己1'在自己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问一下自己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作出了什么贡献?!
本书描写了送葬这十天内本德伦一家经历的千难万险,桥被大水冲垮喀什摔断腿,骡子溺亡,拉尔放火烧了别人的谷仓最后被押送精神病院在此过程中我们看到人性自私愚蠢的一面也看到了为人子女懂事,孝顺的一面最后本德伦的自私冷酷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生活所迫,对于一个生活在底层的穷苦农民来说,生活是他第一考虑的要素!即便如此,他为了完成对艾迪的承诺,坚持不惜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也要把艾迪的遗体运往娘家,他的这一举动说明他仍有一份执拗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但是艾迪尸骨未寒他就另娶新欢也说明本德伦对艾迪并无多少爱意,他们之间的结合不过是搭伙过日子罢了。。。。。。
所以我们生活在这里是为了什么?所有人的弥留之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