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很好看,到了好书的标准,即让人想要一口气读完,却又不舍得读完。以往读书总是容易忘,听了谢Audrey美女的话,读到哪里便做下笔记,写下感想。
关于作者黑狗达的父亲和母亲那几篇,读得我声声叹息,最后忍不住流下眼泪,哭出声,哭到感觉得到心口在震动,呼吸很厚重,鼻子也塞住了。前些天写的《很多问题,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有读者评论欲壑难填,我想这些人真的应该去读一读《皮囊》,贫穷的滋味是多么无奈,力量又是如此的强大,它像吸血鬼一样一点一滴地蚕食着家里的每个人,最终剥夺所有的希望,生无可恋。黑狗达一家都是朴实勤劳的人儿,为什么苦难要一次又一次地压垮这个家庭?生活中也有类似事情,有时候我甚至会质疑,善真的有善报吗?我实在太为他们打抱不平了!
书里有个香港阿小,这个小男孩坐着电视机里才看过的小汽车降临在作者这个封闭落后的小镇,小镇的人们就像非洲人第一次见到欧洲人一样地触动。这个场景是那么熟悉,就像我小时候在农村里见到香港学生一样。
小时候读的是农村希望小学,学校名里的“希望”,其实是捐助的代名词。在九十年代,我们那个小县城还是中国十大贫困县,大大街上安安静静,见不到几辆车。
那时候我上五年级,学校突然紧紧张张地准备起来,原来有一批香港的学生和家长捐助了我们学校,要来我们学校参观。而我很幸运地被选为表演舞蹈的成员。我第一次体验了老师给我们化妆的滋味,很兴奋激动。化妆时老师对我说:“把你的玛瑙镯子取下来吧,表演完再戴。”那时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老师说的照做就是了。后来回想起来,才知道,原来是为了给香港的人们留下我们很贫穷的印象,才去掉了我们身上的所有首饰。
在我们手捧假花,按照预先排练好的,嘴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那香港人在一片热闹氛围中下了大巴车。我们都挤着脑袋探着脖子往前看,男家长穿着整洁的休闲服,女家长们戴着墨镜,烫着一头染着低调颜色的短卷发,而跟我们一样大小的学生们,统一穿着白净的白衬衫,他们的校服是那么帅气。原来,传说中的香港人长这样,他们皮肤就跟白衬衫一样白净,一看就是跟我们不一样的人。
表演结束,香港学生跟我们有一个简短的交流会。他们可能以为我们听不懂粤语,从小在广州长大的我还是把他们对话都听下来了。家长们对她们的孩子讲得最多的就是:“你看,她们生活那么穷困,你是多么幸福。”
他们来捐助是热心,也是来给孩子们对比生活水平的差距,而并不感到贫困的我,也产生了对被同情可怜的抗拒感,我不需要怜悯。
自此,无论与多有权有钱有势的人交谈都好,我都不会自卑不会畏惧,他们就像我小时候见到的香港人一样,没有想象中的神圣和高贵,都是和我们一样一样的人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