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对“母亲节”有概念的。
18岁以前,我跟我妈基本属于水火不容的状态——你不用怀疑我们的血缘关系,我们只是性格太过一致,所以导致了相见交谈时的“风雨雷电”。
18岁以前,我从来不觉得我妈爱我。
然后我头也不回地去了大学,尽量不回家,尽量不打电话。那时候的我无拘无束,像一只在天空自由飞翔的小鸟。
大一那年冬天,距新年不到一周,姥姥去世。葬礼上,我看到我妈心力交瘁着,心里突然害怕有一天如果我也面临这种情况怎么办?料理完所有的事,晚上回到家,我妈说:我没有妈了,我以后没有家了。
那一刻,我泪如雨下。
此后每年母亲节、新年、姥姥的忌日,我妈的空间和朋友圈都会转发很多关于母亲的文章,她常后悔姥姥在世的时候没有多照顾她,没有常回家去看她,等到姥姥不在了,她心里那么难过却于事无补。
心里的某个空间突然整体塌陷下来,你有没有这种感受:站在妈妈身边看到她难过,你却无助,唯一能做的就是过去抱抱她。
回学校后,梦见我妈难过的样子,于是我频繁地往家里打电话,她也是雷打不动地责怪我电话费那么贵,少说些话。然后我给她换了智能手机,教她玩儿微信、发语音。
以前没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可有一天回家发现,记忆中的妈妈好像在改变,那么爱干净的她即便打扫了房间,还能在角落里看到灰尘;她的爱好也在迅速减少,直到我大学快毕业到北京实习,有一天她微信说“以后我跟你爸的乐趣就是等你和你弟弟回家了”。看了那句话我整夜无眠,周六下班赶去坐车,在家呆了一晚,周日下午又赶回了北京。
朋友问我何苦这么赶?
我说:我以前不觉得我妈多爱我,直到姥姥去世,她每次看到关于母亲的文章都转发,我打心里觉得难过。我想回家见她,我要告诉她她还有女儿,我想让她见到我。我妈是个天生敏感、感情又脆弱的人,大学的时候她总埋怨我坐长途车回家浪费钱,后来我发现其实她心里是想你的,上班以后她频繁地问我周末回不回家……我知道她想见我,所以我不愿离家太远去工作,也是因为我想让爸妈能常见到我,父母不是真的等你长大就觉得轻松了,他们时刻记挂你在外面过得好不好,什么时候回家……就连我爸,现在也开始催着我妈微信问我什么时候回家了……
“龙应台说: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嗞嗞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