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块重要内容
压力轴向分布与处理缝开口流动
非定常性(30w非定常的没有算,所以只能用DTC的来看了)
+1
流量,把Part A的部分也加上去
昨天发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
叶尖进口平面的动量CIN不足以用来判断失速裕度
因为在606中发现CU21作用下CIN是正的
而CU1和BE1作用下反而是负的
查看进口速度分布可以看到,实际上CU1和BE1在更低的叶片范围内提高了进口轴向速度
而在特别靠近叶尖的位置,CU1和BE1在速度上是小于0的
这实在是很蛋疼的一点
现在看一下在DTC中是不是同样的情况
其实也完全可以用Cμ来看
-
把606的miu和cmiu出了 08:29
-
对CU21_C2nd出数据 **
-
加薄层与不加薄层的计算结果 08:55
只对CU_21的106k工况做了对比- 总体性能一样
- 处理缝进口速度分布一样
- 但是CIN值不一样
估计矢量和云图分布,大致差不多,但是可能因为间隙太小,所以具体值会有些差别
如果是考虑n多处理缝的趋势的话,应该是相同的 -
还有就是处理缝开口的流动,查看了miuCT
趋势是一样的,数值有不同。
很难说是什么问题,毕竟我突起了一个薄层,也是不物理的
微信图片_20171018085425.png - 处理缝开口的参数处理了,大致是一致的,切向动量的区别好像稍大
不加薄层的分布比加了薄层的在边缘上甚至更平滑自然…… -
间隙动量miu分布居然还有些差别……特别是在前缘附近,蛋疼
图中0都是相同的不带薄层101k结果,上下的1分别是不带与带薄层的106k结果
不过下图中101k和106k的对比是不合适的,毕竟101k是不带的。
CU21:
miu_Curve.png
CU_21_C2nd:
miu_Curve.png
-
上一个话题终结 09:11
基本结论还是一样,带不带薄层的结果是相近的
不带薄层肯定更方便
带薄层求安心
总体性能甚至参数分布都很相近
具体到间隙和处理缝的细节流场,会有些差异
但也很难说是计算上的差异还是薄层带来的差异
而且我觉得两种计算方法之间的差异很可能是小于计算与实验之间的差异的
也就是说,基本无法判断哪个更准确。因为实在很相近
当然这仅仅实在66中得到的结论,对高跨声速的DTC是不是还有相同的结论?(应该问题不大) -
查看DTC所有case的进口平面速度分布 14:16
-
做一个可以随时调整IN的高度并输出CIN的cse 14:18
-
606各个算例进口速度分布,出图 16:33
TODO
- 把CIN替换为Cμ,看能否说明问题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