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场活动举办的是否成功,衡量的标准常常是活动是否足够热闹,参与活动的人是否足够多,以及活动是否得到广泛传播。
自然,这些方面都是成功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不过这些评价往往也都来自于活动参与者或第三方的视角。
若是从活动运营身份来看,衡量一场活动是否成功的因素应该只有一个,是否如期待的一样完成了目标。
活动运营的道,便是认清活动的本质,明确活动真正的价值所在。
活动运营是最具爆发力的运营手段,也是一种说服或引导用户采取某种行动的极好手段。因此,活动运营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拉升某一个具体指标,而非举办活动本身。
活动运营的术,则是为了达成特定目标而采取的方法。第一步便是要了解活动运营的基本工作流程。

1、活动前构思阶段

1)待核查问题:
活动目标是否清晰明确?
当前产品存在哪些问题?(有些问题即是潜在的发力点)
活动的发力点是什么?(具体要拉升的指标)
活动的核心支撑点是什么?(即撬动用户参与意愿的杠杆点)
活动玩法的指向性是否明确?(细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活动主线的作用:吸引用户关注参加。
活动支线的作用:规避潜在风险/问题。
2)常见活动形式:
核心:提供用户实际利益/价值。
外在包装:
实物刺激(直接)—节日、纪念日;送福利。
心理利益(间接)—比赛、评选、竞争;趣味互动。
3)9种活动杠杆点—创造短期价值,及时刺激
物质激励&概率事件
稀缺感
竞争&攀比意识
炫耀&猎奇
营造强烈情绪
尊崇感&重视感
超值感受
低成本参与&单线程引导
趣味性反差
�
2、活动前沟通阶段

3、活动执行阶段

待核查问题:
预热的手段有哪些?
如何放大活动价值?(活动亮点、趣事、进展)
4、线上&线下活动对比
1)流程差异

2)优缺点对比

3)核心要点对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