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在群里,李老师提到,一切的心理问题都有缺乏安全感的因素,因为安全感是人生程序的底层代码!合群即亲和,亲和起源于依恋,有种依恋属于不安全型,影响亲和的因素之一是情绪(焦虑)。
马斯洛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但是,这要求在幼年时得到满足,否则,不安全感在心灵生根,成年后很难拔除。
从小在安全、温暖和充满爱的环境下生活的人,容易有安全感。反之,从小被冷落被遗弃,或者母亲具有焦虑气质,或者缺乏母爱,父母严重不合等,这种人就很可能有严重而深刻的不安全感。
我们每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得到什么样的滋养,是我们无法选择的缘分。成年人了,安全感不足全怪爹妈也没用,毕竟他们已经尽力了,还是想想怎么破吧。
许又新《心理治疗基础》概括了一个公式:不安全感 p(n)= 不安全感和过分追求安全 /(接受人生不安全这个现实,用有效行动发展人际关系)
毫不避讳的说,工作之余我的各种学习,除了疗愈自己之外,也源于一种不安全感,感觉在公司里不可能干上一辈子,也不想被动的被淘汰。这应该是对于接受人生不安全的这个现实的积极应对吧。
用有效行动发展人际关系,不得不再次提到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用你想让别人如何对你,就去如何对待别人,世界是公平的,也是阳光的,看你是否愿意选择积极,正向,阳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