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饭的时候,和小伙伴说到我最近在和大家共读一本书,并给她看是什么书,然后还写了文字的时候,她惊呆了。我之前给她推荐过永澄老师的公众号,可惜她说太难懂,没有去看。不过今天我还是给她介绍了我最近共读的一点小收获:检视阅读和主动阅读法。
检视阅读五步法和主动阅读四问,简直是可以秒杀一大片不读书的小伙伴呀。
给她讲了一段《快思慢想》序言部分的内容,不过她还是说对她来说好深奥,太烧脑,她一个人绝对是不可能去看的。
由此,我才觉得自己是真的有进步啦---内心更加沉静,也更有信心,可以安心的、慢慢的跟着老师和大家一起读完这本书,不求完美,做下去,我想肯定也是有收获的。
早上的共读时间,我也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去做了一张脑图,满心欢喜:“瞧,现在的我居然可以自己看书做一个脑图了”,结果老师一开讲,一放出他的脑图,高低立现啊!
大家可以看看上面的对比图(左师右我)
老师的脑图内容特别多,信息量大,结构清晰,各种关系清楚,我的就简单了,太表面化了。
再次感叹我读的是假书吧~~
今日感想:
1. 不能忽视序言的重要性。共读了5次,老师还在分析阅读序言部分,今天的“快思考,慢思考”短短的4页面的内容,十段话,老师却花了一个半小时。当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同样的文字,看到的内容却是不一样的。老师可以找到关键词、可以找到段落之间的框架,可以由一个关键点发散的去理解整个部分的内容。恩,希望十年后我也拥有这样的能力!
2. 因为我本身知识的匮乏,考虑不了每一句话和每一部分背后太多的逻辑和原理。所以我以为我看懂了的地方,其实真的看懂了吗?没有,我看到不能理解的地方都是忽略过去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能耗最小原则吗?我做这样的假设是什么呢?
3. 不会关键词的提取,对关键词不够敏感,感觉这个问题需要把《如何阅读一本书》看完后再来回答并解决。。。
4. 结构化思考不够,不能及时构建框架。之前参加了一个结构化思考力的7天训练营,但是,也就那几天会练习,之后就没有把这个与平时相结合进行刻意训练,明天抽时间要把这个整理一下,开始练习起来。
5.在看书有疑问的时候,一是可以把问题先留着,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老师说太早给出答案会把自己锁死做答案里,不如在后面读书的时候慢慢的寻找到答案;二是在有疑问的时候,跟作者要答案。这么高级的技能,一时半会真的学不来。所以一步步慢慢学吧!
明日改进
1.每天晚上10点半前一定去睡觉(今天晚上做不到了)
2.做附录A的检视阅读,刻意训练四问法。
3.笔记继续要改进。
4.完成一篇反思。
喜欢群里发的这张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