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师杏坛筑梦
我教《背影》后记

我教《背影》后记

作者: 改变自己369 | 来源:发表于2018-11-02 11:43 被阅读239次

    这些天,学校的事情太多,挤掉了我看书码字的时间,有时候连备课都顾不上,抱起书就奔向教室,开始了我最传统的上课,想哪走哪讲哪到哪;备课组准备的课件我从来不用,我受不了它的束缚和啰嗦,所以只要不是由着我的思想自己亲自操刀做的课件,我一概是很不屑地摒弃。此中情况,大慨有两种解释,一是驾轻就熟的成熟风范,一是敷衍了事的应付态度。但我竟慢慢地慢慢地能不断的发现我有许多的课堂生成值得记录下来。

    教《背影》,照例也会提几个数字,四次“背影”、四次“流泪”、五次“语言”;照例会对“望父买橘”的肖像和动作花费较多笔墨;照例会讲“父爱”“父子情深”。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背影》一课几点意外收获。

    一、让“踌躇”多踌躇一会,品一品父爱深沉。第四段,“他们去不好”,言外之意是什么?作为父亲,对于要不要给去外地上学的儿子送别,按说应该是一拍胸脯毫不犹豫的说“我送你”,你的父亲肯定会这样,可朱自清的父亲却“踌躇”了,还“踌躇”了两次,是“真爱”吗,“够爱”吗?学生笑了又陷入沉思。当学生说出“心里矛盾”的时候,遂追问“是怎样的心里挣扎”?此时有两个“小人”,我们用“一个说、另一个说”来猜度一下。一个说“刚办完丧事,家里太忙,抽不开身”,另一个说“再忙也得送送孩子啊”;一个说“他已经20岁了,也去过北京几次,没事”,另一个说“在你心里,他永远是你的儿,还是送送的好”……通过这样的“踌躇”模拟,学生感受到了父亲爱孩子甚过比他自己,这是一位情感丰富的慈父形象。

    二、你认为父亲有多“迂”,你就有多“聪明”。文中有两次“聪明”,结合上下文,你读出什么?生答,反语,正话反说。遂问为什么?觉得父亲说话不漂亮,明明托茶房托也是白托,竟如此“迂”。作为旁观者你觉得是父亲“迂”?不是,是不理解父亲。是啊,所有暗笑父母“迂腐”“赶不上时代”“有代沟,无法沟通”,都不过是自作聪明,都不过是不理解父母,不理解爱的表达。你自己有过觉得父亲“迂”的时候吗?今天也勇敢的说一说,承认一下自己的过分“聪明”。学生说故事,说道歉。从而告诉学生,你认为父母有多“迂”,你就有多“聪明”。理解父母,就从理解他们的“迂”开始吧。

    三、为什么把父亲写的如此肥胖笨拙?那件“黑布棉袍”真的是为了衬托气氛吗?我们喜欢认为“自己的妈妈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自己的父亲是世界上最强壮的,他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可是朱自清为什么把自己的父亲刻画的如此肥胖、笨拙?――答案,当然是写实,这是回忆性散文的特质。愈是“肥胖的”“笨拙的”父亲,越艰难的爬铁道亲自买橘,不正说明父亲是真的爱吗?爱的如此事无巨细,如此笨拙艰难。基训上有一题,是关于“黑布棉袍”选择不正确的理解,学生异口同声选择C,却没有对D项做出质疑“黑”是为了衬托全文气氛衬托主题。全文是什么气氛“祖母去世、父亲下岗、家道中落、四次流泪、大去之期……”毋容置疑,本文的气氛是伤感的暗淡的,所以父亲送行那天是特意穿一件“黑布棉袍”为8年后儿子的这篇文章烘托一下气氛吗?答案当然不是,那天他就是穿的这件衣服,不过写实。再次强调这是“写实”,是散文和小说的区别,生活是怎样的就是怎样的,我不过把他突出了,着重描写了――这是散文。生活是怎样的未必是怎样的,我要为了我的主题进行艺术加工――这是小说。

    四、混入人群的“背影”,不过是父子一场的渐行渐远。惜别时,父亲说“进去吧,里面没人”,父亲这句话是提醒“我”看好行李看好座位,是怕我“着凉”……可是老师觉得是怕他再也掩不住即将的“泪奔”吧,你看,朱自清已经“泪又来了”。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朱自清却一再的流眼泪,他的泪有感动有惜别有担忧,更多的却是“此一别不知何时相见”,这正好印证了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结尾“唉,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朱自清就在泪光中看父亲肥胖的蹒跚的苍老的身影,像慢镜头那样,由近及远由显渐隐,混入人群不过沧海一粟。所有父子一场母子一场都不过是看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五、在“生命”面前,一切纠葛都化为“血浓于水”。“不相见,已二年余了”“何时再相见呢”……父子相见这么难吗,还是有什么感情纠葛?果然有印证:“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可是当读到父亲的来信中“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的时候,我“”又一次“泪奔”。本文的后三次“流泪”,我们除了要读出“父爱”“父子情深”之外,还可以读出什么?――生命!当生命走向苍老走向末路,还有什么恩怨纠葛不能开释不能化解不能放下呢。父亲送你上学,给你买橘,我们是不会轻易因为感动流泪的,因为我们还习惯强壮的父亲为我们遮风挡雨,可是有一天父亲也会苍老,愈是苍老还要送你上学给你买橘,那时或许我们就会流泪,这泪更多的应该是对生命老去的无限感慨,对亲情的无限珍视。这就是文章的“多元主题”解读,比如《散步》、《母亲养蜗牛》等。

    六、对比阅读《墙角的父亲》和我写的《背影》,解读天下父亲。《墙角的父亲》是用手机里的喜马拉雅播的,他们原以为是像我故弄玄虚地说成“听故事”,还特意让我把灯关了,为的是营造一种“听故事”的浪漫气氛,听的却是一篇叫人“泪奔”的父亲。恰好想起来2017年我也有一篇2000字的《背影》翻出来,也给他们读读。三位父亲有什么相似之处?――爱孩子,爱得深沉,爱得卑微,爱到忘却自我。这大概是所有为人父为人母的通病吧,爱,成为一种本能。他爱你,不过是也要你爱他,像他爱你那样!其实此时我可以顺势布置一个小练笔,让学生也写写自己的父亲,写写那一份走进生命里的深沉的爱。竟然忘记了,下周补上。

    图不对文    秋天的树  很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教《背影》后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iq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