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教师
《北京.纽约》:梦想遇上现实

《北京.纽约》:梦想遇上现实

作者: 凌晨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5-12-01 22:34 被阅读89次
    《北京.纽约》:梦想遇上现实

    “如果你爱他,请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请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20多年前,热门剧集《北京人在纽约》中的一句经典台词非常形象的表达了中国人对于纽约这个国际大都市爱恨交织的强烈印象。如今,新锐导演李晓雨的处女作再次将纽约作为故事的主要背景之一,讲述了生活在纽约的美漂女人茉莉(林志玲饰演)与中外两名男子的复杂情感纠葛,而片名就叫《北京·纽约》。

      

      漂亮的中国女人茉莉背井离乡,独自一人在美国纽约执着寻梦,虽然多年来不断努力,但奈何现实和梦想的距离渐行渐远。当她和初恋情人蓝一(刘烨饰演)重逢在纽约后,不知不觉中她已逐渐被两个深爱着她的男人夹在中间而无力自拔:一个是蓝一,他们之间有深厚感情,但他在中国有妻有业,他什么都给不了她——除了钱。有了钱,她就可以过上有品质的生活,可以轻松地去实现梦想。另一个是乔(Richard de Klerk饰演),一个浪漫随性的穷摄影师,虽然其实是有钱的富二代,不过却坚持自食其力。他暂时不能满足茉莉物质上的欲望,但他理解她,他的爱给茉莉带来从未有的轻松、自由与自信。最终,茉莉不得不在两个男人、两种生活方式、两种文化之间作出抉择……

      

      可以说,《北京·纽约》是一个爱情故事,而且还是一个拍得很美的爱情故事。王家卫的御用摄影师杜可风担任此片的摄影指导,在他的掌镜下,每一帧画面都如时尚大片一般完美的无懈可击,将那样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四角恋(蓝一与妻子之间也是一段孽缘)映衬的无比凄美浪漫,不过影片并不仅仅是个只想呈现爱情,其核心主题是主要从茉莉这样一个女人的视角来进行关于梦想、安全感与归属感的探讨,而当导演李晓雨将多元化、国际化的创作视野和中西方文化、观念等碰撞产生的火花全部融入到这部电影中时,其主题也就显得愈发厚重,引人深思。

      

      其中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因家境窘迫而导致九年制义务教育都可能没完成就被迫中途辍学的蓝一因为在北京得遇贵人,于是上演屌丝逆袭传奇,当上CEO,迎娶白富美,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后来还成功包养了自己的女神茉莉;而从小到大都品学兼优的茉莉到了纽约后,默默顽强奋斗多年,仍然毫无起色,最终还是靠被人包养才改变了命运;还有视茉莉为缪斯女神的乔,口口声声说要凭自己实力在艺术界闯天下,最后却是在茉莉的资助下才使得摄影展成功举办……此三人都不是坏人,更不是好逸恶劳之辈,都想凭自己的实力与努力追寻梦想,获得成功,结果却都不约而同靠包养上位,让人真不知该感叹金钱万恶还是金钱万能。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纽约》中的两位中方男女主人公蓝一、茉莉并不是北京人,而是重庆人,而且两人年幼时还是典型的青梅竹马,只不过在长大之后,一个到了北京奋斗,另一个则去了纽约继续追梦。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北京与纽约这两个城市的本质是一样的,一方面都承载着无数个蓝一和茉莉的希望与梦想,一方面又一次次以客观的事实提醒追梦的人们现实的残酷。

      

      退一步讲,蓝一与茉莉同为无根的“漂一族”,在努力追逐梦想的同时,也都十分迫切地渴望在他乡异国寻求到一份安全感与归属感,而如果说在内地的北京生活打拼相对容易的话,那么要想走出国门在纽约实现梦想出人头地,而且还是作为一名像茉莉这般独自在纽约奋斗的柔弱女子,则更加难上加难。

      

      因此,北京与纽约的距离绝不仅仅是地域上相隔15000多公里,换言之,它们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视为现实与梦想、物质与真爱之间的距离。想要成功跨越,绝非易事,而导演李晓雨坚持以两个城市名作为片名,想必用意也在于此。

      

      梦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往往是骨感的。对这一亘古真理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懂,但为了得到一些,往往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这样的执着固然令人肃然起敬,但当梦想有一天终于照进了现实时,不知已经历经沧田桑海的我们是否还有勇气去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京.纽约》:梦想遇上现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gj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