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贴发票,一边平静地焦虑,一边构思了这篇推文。所以,文字里面多少会有一些浓浓的胶水味。
想到有些人长成为「师傅」,有人成为「大叔」,这两者有哪些区别?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表述为——成熟的人格,有哪些维度?
发现有一个学者的观点最接近我的思考和理解, 这个人是被称为“人格研究界第一人”的哈佛教授G·W·欧尔波特,运用现象学中的观察法研究人格的成熟度,并在他的《人格开态与成长》中提出了成熟人格的要素,作为“人格成熟的基准”。结合这些,谈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领悟。
一、自我意识的扩大,格局的提升
人在幼年,需要拥有一些物件来证明自我的存在。从而有了有“这是我的东西”的意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东西”这个概念将慢慢的扩大,职业,家族,家族,所在公司,地域,社会,国家……
这个不断扩大的过程也是人格成熟的过程,也可视为成熟人格的表征。这个也常叫做“格局”!于是,世界是“我”的表象。
二、和他人的密切联系
由于自我意识的扩大,对于周围的人也能建立亲密感及同理心。不会随便在背后说人怀话、挑人毛病、发牢骚、嫉妒、讽刺等等。而是优选合作,尊重对方,宽容对方,不排斥对方,即使是男女之爱,除了被爱之外,也渴望爱人,懂得包容对方的缺点。
三、情绪安定,自我包容接纳
把自己的愤怒、恐惧、激情、都当作是一种“自我情绪”来处理,不盲目地压抑,也不钻牛角尖。而且碰到挫折、欲求不满时也具有相当的耐力,不会乱发脾气、牢骚,也不会随便责怪他人、自怜自艾。时时反省自己、等待时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一个具有成熟人格的人,也不是就能随时保持冷静、沉着,既然是人类,就免不了有喜、怒、哀、乐等心情的转换。有时也会莫名其妙地忧郁,但他绝不会被这些情绪影响。既能保持自己的情绪状态,又能愉快地生活。
四、一以贯之的价值观
把自己的人生当作有意义的东西,具有统一人生各种活动的人生哲学,一以贯之的价值观。
通过这种统一的价值观,对于什么是自己人生最高的价值以应该以哪种方式生活,都制定了方向和具体的行动方案。然后,道在我心,一以贯之。
之前看到一段采访,说了对成长与成熟的理解,关于四十不惑。起初以为四十不惑是人过四十,什么都懂;后来才发现四十不惑其实不是没有疑惑,只是不再纠缠于惑。
不慌张,也不挣扎,之前想不明白的事情,现在不想明白了。有一股子强悍松秀之气,和那种谜之自信。
不说了,我继续粘发票了……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