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一个“用户密度”的概念。
先说当年风靡互联网圈子的《参与感》,将小米的口碑营销推向了极致,以至于人人都在谈参与感三三法则(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但是随着近来各种唱衰小米的言论甚嚣尘上,之前的推崇也渐渐冷了下来。
可是,为什么在提完“用户密度”这个概念,又扯到之前小米的《参与感》呢?
其实,任何一种营销手法都有其一定的适应性,对于初创品牌来说,产品的引爆需要一定的“用户密度”,而这个过程正类似与小米参与感过程。
第一,对于初创品牌来说,首先是要找到目标用户,由于品牌初创,目标用户在物理层面上可能是分散的,彼此之间无法沟通与交流,导致不能快速完成认识认知认购的过程。
第二,针对物理层面的分散,初创品牌则需要将目标用户引入到QQ群、微信群或者论坛,将其形成虚拟空间的社群。通过话题引导,分享特权等形式,使得潜在用户在虚拟空间展开对于产品的交流,促使企业能够洞悉其需求,完成对产品的升级。
第三,由于已经集合了一定的目标用户,则可以通过限时促销、口碑事件等,完成从目标用户到真实购买者的转化,帮助品牌在最初阶段生存下来。
因此,对于初创品牌来说,光找到目标用户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打开市场,则需要将其聚集在一起,人一多,人就容易收到群体效应的影响,作出随大流的购买决策,进而成为品牌拥趸。
以上内容首发于个人微信公众号:营销沉思录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7275/caf6612aa9a289db.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