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4182226/0e74c08c346c436d.jpg)
烟恋上了手指,
手指却把香烟给了嘴唇,
香烟亲吻着嘴唇,
内心却给了肺,
肺以为得到了香烟的真心,
却不知伤害了自己!
是手指的背叛成就了烟的多情,
还是嘴唇的贪婪促成了肺的伤心……
人生如烟,岁月无痕,
烟自多情,却把自己烧的只剩下灰…
这是莫言写的一首关于烟的诗句,欣赏完之后,甚为念动,真不愧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写得很形象、很传神、也很自然地拟人化。
简单看了下大多数人对这几句的初评,都会说上一句:莫言把烟写得真多情啊!不知道是不是意有所指,还真只能叹上这么一句,真真就这样的薄感吗?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以物拟人的优质文章和诗词都不在少数,就现代的相声艺术,将人的五官、五感等等都用来拟人化的呈现,可见其普遍性。
莫言的这几句诗,很形象地以一个简单的抽烟动作进行了充分地拟人遐想,这么一个众多烟民们做过的无数次的动作,他反而能将其以浪漫却又可悲可叹的情怀来抒情,真的称得上绝妙佳言啊!
他将烟造成的因果、好坏关系,都很明确地表达出来了,更难能可贵的是,那浓浓的拟人化意境,真的是不写则已,一出就是几关的良句。
想必除了爱吸烟的烟民们,我们这些对烟只存在厌恶感的人,是怎么也不可能将它与浪漫与人生相挂钩的,因为我们只在乎它所带来的危害,只会远离它、举双手赞成多多成立多处禁烟区。
因为从小家里多位老烟枪的烟雾总充斥着不大的屋子,我自小就非常讨厌吸烟者,甚至挺难理解怎么还有烟草局这样待遇好的工作单位的存在。
直至大了,在孝敬老人上,也不得不买烟,也就深刻明白了既然有了它的存在,就很难完全抹杀掉它。哪怕再讨厌它,它的品牌、它的简单小知识我还是或多或少知道了,因为送礼或是国外旅游带给父亲,不懂抓瞎就是浪费钱了。
多年的社会经历,也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其中还不乏会抽烟的女性,她们有长者有年轻人,都挺讲究要抽女士的专款细烟和抽烟的姿势,这时,似乎烟所带给她们的可以称得上浪漫。
渐渐的,我对烟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它是这世上一部分人的生活里必不可少的消遣品,一旦沾上就难戒掉,因大众需求而存在,并不因它对人身体上的危害就能抹杀掉。
它如同我爱喝的咖啡一样,似乎有镇静提神的功效,也能令人舒缓神经,获得暂时的轻松,排解苦闷的内心。
我能接受它的存在,也就在于看了不少人对它需求点的意义。其中的一点是我也向往之的,那不是为了耍帅、耍魅、好玩消遣,而是疏解压力、得到精神放松和短暂忘却烦恼或是更利于遭遇瓶颈的理智思考的那种功效。
虽然不知道是否真有这种效果,但纵观身边人和影视剧作品,我知道这是肯定有效的,哪怕只是人的心理上的效果。为此,我还在烦闷时拿笔模拟过抽烟的动作,呼出几口气,似乎真的好过一些。
所以,对于烟,我不再厌恶,只是习惯使然的杜绝沾染,闻到更是习惯性立即远离。幸好家人不是老烟枪,抽烟较凶的亲戚不似儿时那般频繁走动。
烟,对我来说,从来都不是好的存在,更谈不上将之拟人化琢磨一番,这里也仅把烟对等于香烟,因为莫言诗里指的也就是它。细究之,其他的烟可能会令人喜之,因为无害。
对于这首诗的那句“人生如烟,岁月无痕......”里的人生如烟,我并不想赞同,因为他前后的描述最多的就是烟太多情且有丝显滥情感,就这一点的话,我想说的就是:人生莫如烟,多情首当自爱。
人因为是人,所以多情是自然而然的,正所谓人有七情六欲嘛,谁能做到真正无情无爱?寺庙里的得道高僧想必也不敢给肯定的答案。亲情、友情、爱情,对万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等等情感,若都无,那也称不上拥有称为人的根本。
然现今社会,人们在多情的基础上更多的是要做到自爱,这样你的人生即使最后如烟一般来无影踪,未留下任何痕迹,你也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悔恨,正因你懂得了这一生足够爱自己了,你才会更好的对他人付出你的情。
多情自古空余恨,但在多情中首先以自爱为先,那么空余恨的几率会少很多。所以,我要说:人生莫如烟,多情首(守)自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24182226/381d89742cdf1026.jpg)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