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

作者: primates | 来源:发表于2017-05-23 17:20 被阅读69次

    黄堡文化研究 第276期
    作者:张龙
    编辑:秦陇华


    村口立碑 麦子又黄

    近日,一次偶遇,便应了和谷先生的邀请,见证了他在自己的故居黄堡镇南凹村为一颗六、七百年的古槐立碑的隆重活动,并应村干部的邀请在仪式上说了一段话。在显得有些过于寂静的田野上,看到功成名就的和谷先生为家乡文明的重拾所显现的那份热切和执着、看到村干部为重建家乡文明的那份渴望和期盼、看到企业家对重塑乡村文明的专注和热情、和再看到的声息悄然的村落,内心极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艳阳清风 见证时光

    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直到今天农业人口仍然占据国民的大多数。农耕文明更是中华文明的根,我们一代一代人对美好未来的畅想无不是鸡犬之声相闻、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耕读传家的家训也更是一代一代人归去来兮的乡愁。当看到现时的农村变化的缓慢、文化的匮乏、人烟的稀少,以及多数村落里只能见到老人、孩子和女人的身影,当看到农村的大树被运到城里的公园安家,当看到农耕文明的磨盘、牛槽、拴马桩等被不和谐地摆在豪华别墅前,当看到农民的镰刀、犁铧、牛车放在民俗馆里时,我们这一代人该如何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呢?不正是我们这一代农民的后代通过考学、进城打工把这些根脉远远地留在了家乡、留给了步履蹒跚的老人和咿呀学语的孩童吗?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丢掉的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和我们赖以生存的文明之根吗?我是一个外来的谋生的农民的后代,在这片土地上工作、生活了三十年,我已被铜川大地上滋生的丰富的农耕文明所融化。孟姜女的故事、孙思邈的圣名、柳公权的美誉、妙善公主的传说、彭祖的功德等等,无不是这片土地上农耕文明的结晶。这些文明的特体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部分,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今天,我们对农耕文明的守护也就成为了对中华文明之根的守护。要了解和传承这些文明需要我们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注,需要我们对这些文明的源起之地的守护,需要我们对这些农耕文明的修复和升华,需要我们对这些农耕文明的整理与传播,需要社会各界对农耕文明的亲近与呵护。

    爆竹声里 地气氤氲

    铜川物华天宝、钟灵毓秀,除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是拥有先祖们留给我们的丰富的农耕文明遗产,药王孙思邈、烈女孟姜女、养生彭祖、观音菩萨、玄奘法师、谋略鬼谷子、学士柳公权、画家范宽、耀瓷千年炉火以及在照金燃起的革命火种等等,都是源起于这片大地上的源生文明,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属于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孙思邈的中医药文化、香山和玉华宫的佛教文化、鬼谷子的智慧文化、孟姜女的反暴政文化、柳公权的书法文化、杨六郎的爱国主义文化、耀瓷的陶瓷文化、照金的革命文化以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形成的工业文化和生产方式转型文化,都仍然在现代中华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甚至有的文明对世界文明有着典范性的意义。在一个偏居一隅的小地方能够产生如此庞大、系统、丰富的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堪称典范,称之为“文化圣地”当不为过。

    古槐苍翠 山原秀美

    对文明的守护方法很多,最根本的方法是发扬光大,把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升华和运用。要发扬这些文明首先就需要我们执着地培育我们的文化之根,使文化的进步和我们时代的进步密切的结合起来,把农耕文明和农业现代化密切结合起来,把农耕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切结合起来,把文化帮扶和经济帮扶密切地结合起来,把文化的发展和城镇一体化建设密切结合起来;其次,要发扬光大这些文明,就需要我们全面开展铜川源起文明的价值研究,探索和发掘这些文明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意义,研究制定全面的文明发展规划,防止这些文明在研究、传播中可能出现的碎片化、商业化和技术化倾向,保持它们在中华文明史甚至世界文明史上的光芒,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巨大的精神作用;再次,要发扬光大这些文明就需要我们对它们全面、有效的保护。在这些文明遗址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保障、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等方面要开展积极有效的工作,保持文明的完整和先进性。做到无愧于我们的先辈和我们的后代;最后,要发扬光大这些文明需要我们对大众的教育,要在铜川的民众中广泛开展源起于铜川的文明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民众对它们的热爱,树立他们的文化自信,激发他们热爱铜川、建设铜川的热情。文明的传递靠一代一代人执着的守护,靠我们对故土的眷恋,靠对文明之根的滋养,靠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所练就的文化自信。

    我们的根在这里,寻根,是我们文明的归宿,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京城省会 高人来访 老树逢春 喜鹊高枝 槐花诗会 芳踪流韵 海枯石烂 刻骨铭心
    作者在碑前留影

    作者简介:张龙,男,1964年出生,哲学学士学位,1985年参加工作,长期从事教育、法律、纪检监察工作,历任商洛学院教师、铜川市卫生学校副校长、铜川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副主任、铜川仲裁委员会秘书长、铜川市纪委副书记、铜川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铜川市监察局局长。2016年9月退休,现主要从事文化价值学研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lg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