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话是说,工匠想要将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
后被衍生为: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当然,我不是工匠,我也不是想说准备工作多么重要,我要说的是,你得先让自己锋利起来,成器、成才,这样一来,你做任何专业的事情就游刃有余了。
今日浅读胡适先生的《略谈人生观》中,看到这样一个胡适先生说的这样一件事:
十九世纪的易卜生,他晚年曾给一位年轻的朋友写信说:“最期望于你的只有一句话,希望你能做到真正的、纯粹的为我主义,要你有时觉得天下事只有自己最重要,别人不足想,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成器。”
众所皆知,历史上曾出现过这样两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极端为我的杨朱与提倡兼爱的墨子。
王安石就曾在他的文章中说:“为己是学者之本也,为人是学者之末也。学者之事必先为己为我,其为己有余,则天下事可以为人,不可不为人。”
也就是说,为己的最终目的是为人,而不仅仅只是自私自利,更不是说损人利己,或是损人不利己。
这让我一再想起曾经的自己。
曾经,我就觉得我读书也好,工作也罢,其实说到底都不是我真正想要的。
我一度觉得,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是被逼的。
因为家长,因为老师,因为领导,因为商业,因为利益,因为道德等等,我一度觉得,我活着好像是为了别人而活着,为了别人的目的而活着。为了能够获得家长、老师、领导或是社会的认可,也算是一种对我价值的认可。
于是,我一度的陷入困惑,迷茫。
因为,从始至终,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活着,为谁而活着。
这是叫人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和工作的主要原因,因为我陷入了一种自我否定的状态中。
在这种否定的状态中去接受知识,或是接受某些安排,我是不愿意的,我是抗拒的。
我总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想做自己想要的。
而如果问起,我想要的是什么呢?我就不得而知了。
从小,我便陷入了这样一种状态中,难以脱离,或者说逃离不了。
我身负着作为一个孩子,作为一个学生该有的责任和使命,教育于我而言就像是一种家长给我的人生的诠释。
似乎,学习也是家长的一部分心愿,而孩子能做的无非是满足这份心愿。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我万般不愿意,但我的学习也还算过得去,甚至还一度成为家长们的骄傲,或是老师的骄傲。
只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挺疑惑的,这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这大概只能说,我能做到,我具备这样的价值,但这并不是我所认可的。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尤其是在职场上。
尽管我们并不是很能接受一些职场的任务,或者说某个职位的职责所在,但是我们只要努力的去做,用心地去学,也还是可以完成任务的。
也就仅此而已,完成任务,完成某一项考试,让某些人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
但是,于我们自己而言,这是否是我们想要的呢?换句话说,我们的价值难道仅此而已吗?
为我,为人,更多的时候,我们确实可以为人。
但也仅仅是满足某些部分人的一些需求罢了,为此我们牺牲的是为己的部分。
我不觉得这有多么伟大,因为这于己而言,更多的更像是损耗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这并不是我们最大的价值不是吗?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不是吗?
我们的野心怎么能这么小呢?
或者说,我们的一生何其漫长,怎么能就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就轻易地放弃做自己呢?
何况,我们是那样的年轻,我们还有无限的可能。
世界,将来必定是属于年轻人的,而如果我们只是满足于此,满足于小的成就,祖国的未来怎么发展呢?
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我究竟是先为己呢?还是先为人呢?
尤其是在我们具备为人的一些基本条件之后,我们便可以为人了,那我们还需要坚持为己吗?
还是说,就这样开始为人,永远为人呢?
我觉得这并不矛盾,事实上,我们在为人的过程中,何尝不是为己呢?
挑战更高的难度,为更多的人服务,反过来说,这也是自我修炼的一部分不是吗?
或者反过来说,我们的价值越高,能做的事情就越多,肩负的责任自然是“能者多劳”。
所以,一方面,我们不应该停止为己的追求,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想到怎样更好的为人。
但是,就现在而言,我们的追求已经足够多了。
财富、婚姻、事业、工作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用心去做的事情,这也是一辈子的功课。
所以,如果你在考虑是先为人,还是先为己,或者说,你在思考一种既可以为己,又可以为人的方式。
我的建议是:在一个人最初的时候应该为自己多考虑一些,在为自己有余的时候,就该为别人,而且不可不为别人多考虑一些。
当然,也有人会疑问,为己这条路真的有多余的时候吗?
毕竟,不论是财富、婚姻、事业,或工作,我们都需要花费太多太多的精力,我们还能为别人能做什么呢?
讲到这里,其实就是一个个人的定位了。
简单的说,这是一个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你能做什么的问题。
那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在这个过程中,你又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呢?为社会贡献什么样的价值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就我们自己而言,就现在而言,其实很多人都不太擅长思考这样的问题。
因为,做自己很难,为别人更是一大难点。
于是,社会上就出现这样一些人,一些状态,即做自己不足,帮别人也不足。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帮倒忙,瞎捣乱,添乱,添堵。
这是要不得的,我想大多数人也是不愿意看到的。
为人的初心,必定是希望别人好,为己的初心呢?我觉得应该是我有能力可以为别人好。
所以,在年轻时候,我们应该勤奋学习,多为己考虑一些。
这样,将来在别人能够用到我们的时候,社会能够用到我们的时候,我们才能爆发出更大的价值,帮助别人更多一些。
如果说,一个人都没有把自己培养成器,使自己有了足够的知识、能力与感情,那么这时候谈帮别人,也是够呛的!
一方面,可能会耽误自己,另一方面,交给你的事情你真的能胜任吗?还是会反过来,耽误更多的时间,制造更多的麻烦呢?这就需要思考了。
孔子的门人子路,有一天问孔子说:“怎样才能做成一个君子?”孔子回答说:“修己以敬。”
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要把自己慎重的培养、训练、教育好的意思,“敬”在古文解释为慎重。
子路又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回答说:“修己已安人。”
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先把自己培养、训练、教育好了,再为别人。
子路又问:“这样够了吗?”孔子回答说:“修己已安百姓。修己已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培养、训练、教育好了自己,再去为百姓。培养好了自己再去为百姓,就是圣人如尧舜,也很不易做到。
孔子的一席话,同样是以个人主义为起点的。
至此可见,从十九世纪到现在,从现在回到孔子时代,差不多都是以修身为本。
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放在了首位,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说那么多,其实也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先做到修身,再去谈为人。
可现在,多少人是“半桶水”,“误人子弟”呢?
我国古语更是说“流芳百世,遗臭万年”,我们的一言一行,均应向社会负责。
好的流芳百世,坏的遗臭万年,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叫我们的行为在社会上发生坏的影响,因为即使我们死了,我们留下的坏的影响仍是永久存在的。
这也就告诉我们:“我们要一出言不敢忘社会的影响,一举步不敢忘社会的影响。”
也就是说,我们要慎言、慎行、修身而后齐家治国平天下。
个人主义并不可怕,尤其是年轻人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是非常重要的。
更是要把自己这块材料培养、训练、教育成器。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愿你成器,成人,知耻后勇,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价值,成就自己,影响他人,给社会带来好的影响,做自己,做社会的栋梁。
可千万不要半桶水,误人子弟,否则,未来的路尚长,若不能从自己开始,还能指望谁呢?
易谬
2019年01月于厦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