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师今晚的课之前,我一直错以为人就分为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两大类,典型的二元对立。课后才明白,原来所谓乐观和悲观,只是人的两种模式而已,正常人都会在两者间游离,时而自信满满,时而却临阵退缩。
尤记得大学毕业时,简历上把乐观向上写在性格优势上,其实只是因为当时年轻,性格的大多数面外显出来的特质就是自信乐观,总是积极得去解决问题而非逃避。所以虽然我在感情上很悲观,还没和喜欢的人走到一起,就已经开始为以后的分手而哭泣,但我依然认为自己很乐观。
可是之后的一段情感打击,让我开始质疑自己,眼中的自己哪哪都不好,所见之处均是缺点;旁人的一个微小表情变化我都会觉得是自己引起的;深深觉得这些都是自己的性格缺陷,已经存于体内20多年,无法改变。完全就是老师所描述的3p模式。而当时的我不明白,只是以为这段失败的感情诱导出了最坏的我,让我看清了自己本质有多差。我和自己说,不要再像以前一样盲目自信,要有自知之明!
所以我一度很疑惑,我到底是乐观派还是悲观派?
原来,世间本无绝对乐观or悲观,就算再极端的人也只是无限趋近两个极限,不可能绝对。所以再乐观的人也会有些许悲观,再悲观的人也会夹杂着一丝乐观。悲观乐观都只是一种生活模式,我们可以自由选择。也许大学时期,我较多的选择了乐观模式,而感情失利后则较多沉溺在悲观模式里,然而这一切,当下的那个我都不知情,只是觉得自己变得小心翼翼谨小慎微。
所以时刻保持觉察有多重要!识别出自己的模式,掌握主动权,不再被生活、他人牵着鼻子走。不让自己在3p模式里沉沦,也不让自己对这个世界盲目信任。愿你我都能保持弹性,做一名略带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