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见》读后记

《看见》读后记

作者: 思兹念兹 | 来源:发表于2019-02-07 18:26 被阅读4次
摘抄

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

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道德,不是没有弱点,而是看清它,然后抑制它。医生要让人活着,自己得有牺牲的准备。

对遭受的侮辱,不需要愤怒,也不需要还击,只需要蔑视。

你想采访弱者。就要让弱者同情你。

同性恋是先天基因决定的,几十种羚羊类动物里面,也观察到同性之间的性行为了,在灵长类动物里边,还观察到了依恋现象,人类的依恋现象,在某种程度我们就称之为爱了。

大玮是发生第一次性关系之后,就感染艾滋的。“你为什么不用安全套?”我问他。“我连安全套都没见过。”大玮说。他在做爱前像每个稚嫩的孩子一样。“我以为只是亲吻和拥抱。”他鼓起勇气说,声音小小的。没有人告诉他什么是安全的,怎么避免危险,就算他知道,他说也不敢把安全套带在身边,怕别人发现。“安全套对国人来说意味着性而不是安全。”公开同性恋身份的北京电影学院老师崔子恩说。

我问张北川:“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纳同性恋者?”他说:“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全世界都存在难以根除的家庭暴力,没有任何婚姻制度可以承诺给人幸福,但应该有制度使人可以避免极端的不幸。

在中国,一个男人仍然可以打一个女人,用到砍她的手,用酒瓶子扎她的眼睛,用枪抵住她的后背,强暴她的姐妹,殴打她的孩子。他甚至在中人面前这样做,不会受到惩罚——只因为他是她的丈夫。

人性里从来不会只有善或恶,但是恶得不到控制,就会吞吃别人的恐惧长大,尖牙啃咬着他们身体里的善,和着一口一口的酒咽下去。最后一夜,“血红的眼睛”睁开,人的脸也许在背后挣扎闪了一下,没有来得及尖叫,就在黑色的漩涡里沉下去了,暴力一瞬间反噬其身。


就像是冬天地上的一片雪,你以为自己看到的是洁白的雪地,新闻就像是那被掩盖的真相。

《看见》一书中选取了多个角度,切入人物本身去了解真相。从非典,边缘人员三陪女,同性恋,环境治理,家庭暴力,等等。每一个身边的事例,去发现,揭露,求证。

相关文章

  • 《看见》读后记

    摘抄 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 要想“看见”,就要从...

  • 上山时我抬头望着天 登顶后记得看见脚踩的路

  • 读《看见》――看见

    东拼西凑时间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完了这本书。 一.看见自己 第一章是柴静讲她初入央视。从一个文青到做一个做新闻的...

  • 无论如何,你只看见了自己—读柴静《看见》后记

    读到这本书,实属偶然。某天,突然想看看余华的《活着》,找美女同事借书。她很诚恳的说:“你现在的状态不适合看...

  • 《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7)

    008写读后记 要写读后记,需先把书读好。 如何读好书?第一要信任书,不被动读书,不读“二手书”;第二对读书做出规...

  • 读《简爱》后记

    一个孤独的孩子,虽为寄养,仍渴望亲情抚慰,却如梦一场。 一天被迫离开,求学之中,痛失挚友,别离良师,终归于心,开始...

  • 读《廊桥遗梦》后记

    镜头下的光影 唤醒那不勒斯的海浪 罗斯曼桥的野花 远胜于玫瑰 银烛闪耀 麦迪逊的厨房 共舞一曲初秋之叶 牛仔与诗人...

  • 《整体养育》2

    读陈忻老师这本书应该从后记开始。后记中陈老师把自己写书的初衷、养育理念、及本书的阅读方法做了简要说明。 ...

  • 读《看见》

    课余,梦想、现实、考试、莫名不喜欢的人,种种杂乱充斥在反常的六月。二零一四年的六月还是春天的场景,整日的下雨,风湿...

  • 读看见

    看完了柴姐姐的《看见》,很久以后才来写的读后感。很忙,但我还是提醒自己要output。 读完以后还是很多地方挺震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读后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rg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