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很容易因为匮乏而自恼,甚至感觉嫉妒、残缺、难过等等,感觉世界都是暗淡的。把自己陷在这样一隅,其实是自己把自己困住了。
近日自己可能就陷入了这样的循环,昨日和儿子视频时,说着说着,一种孤独与悲伤涌来,暴露了自己的情绪,都忍不住落泪,在儿子面前展示了脆弱的自己。不断把镜头晃过,勉强遮掩我那个不争气的时刻。其实那一刻,我想告诉儿子说,我希望有人陪着,我感觉孤独。我掩饰说,看了电影,害怕老,怕没有人照顾。儿子说,到时我肯定会回来的呀。现在想起儿子所说的,依然泪目,我知道儿子的温柔与体贴,他会是这样的。
默默的落泪,停留了一会,他陪着我,似乎我的心情就变了,看见也许就是最好的疗愈,我不过想要一个人知道。然后我们聊天,聊了很久,他最近关于各种事情的思考,包括看待事物的方式,我也说了我的看法,虽然对于有的问题,例如婚姻,关系,我俩的观点并不相同,但我认真聆听了他的思考,同时也比较清晰和平静的交流了我的看法,我们也许并不一致,但各自保留。我说这样的交流感觉很开心,我知道了你的想法,你也知道我的想法,感觉内心很敞亮。
不过睡前,又想起他的种种,又有些担心,他关于智识方面的思考太多,而且超前,又觉得他的人际互动少了些,宅了些,实践和体验偏少,不能和理论平衡。这样的忧思,居然让我半夜里醒来,醒来第一个冒出来的也是此。索性翻开了肯·威尔伯的那本书《生活就像练习》继续阅读。正好看到这样一段:后形而上学的方法,后形而上学的意思是,人们对现实的理解都不仅仅是意识层面的,而且是和实践相关的。换句话说,你必须通过行动才能对事物有所理解。就好比必须去看,才知道天在下雨;必须冥想,才能理解禅学大师真正在说些什么,你必须通过亲身实践,才能确定某人所说的真理究竟是否为真理。我赶紧画线标注把这段文字拍给儿子分享,我希望他既建构自己的观点,同时更在行动和体验去探索和呈现。现代人很多头脑的东西,而我们需要通过我们的行动和体验形成根植于身体的智慧。
今天傍晚仍然陷入到匮乏的感觉中,勉强自己出门散个步。走在路上的时候,突然在想,我似乎在因为没有人陪而有些抑郁,我为何不留意我拥有的呢?把焦点放在匮乏的,所以自己的世界就很窄小,把焦点放在我拥有的呢?世界似乎变大了,也更加明亮。于是一边走,一边在心中罗列,我拥有的……我拥有健康的身体,父母身体健康,兄弟都健康和谐,儿子的学习和身体都不错,我们拥有亲密友好的母子关系,我有密友,可以深入贴心的交流,也有虽然交流没那么深入,但一起相处融洽,可以吃喝玩乐的朋友,我可以亲近自然,感受风和阳光,我拥有健全的感觉,我可以练瑜伽,骑单车,练舞蹈,散步,暖和的时候游泳,可以听音乐,可以吃各种好吃的,可以阅读,朗读,有正念,冥想,心理团体的支持,有我想要联系的人,有稳定的工作,有相对自由的时间……我拥有的不是很多吗?越想觉得自己的世界越开阔。如此盘点,我的人生算起来相当完美的了,除了我身边没有一个被称为伴侣的人,其他的我不是都拥有吗?而且没有伴侣,也有一个优点,就是我可以更关注自我,有更自由的时间。而且一个理想的伴侣,也需要保持自己独立的空间,并非要一直在那里,不是吗?留意我拥有的,为我所拥有的感到满足,感到快乐,并为之感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把叶子从眼前移开,放到一角,我便见到了整个世界!
留意我拥有的,我需要做这个练习,把注意力放在这些上,这就是我生活的练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