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

作者: 独立寒秋1961 | 来源:发表于2022-12-07 21:07 被阅读0次

    【一】

    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这话你信吗?我觉得这口气大了点。

    其实在古人眼里它不过是一本幼儿启蒙教科书而己。可赵普却拿它来论天下。

    赵普到底是何许人也呢?让我来告诉你吧,南宋时期赵匡胤手下的一个宰相。

    赵普他常常以“书生”自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我这辈子只读过一本书,那就是《论语》。

    我拿半部帮皇上(赵匡胤)一统江山,至于剩下的半部吗,我准备用来辅佐皇上治理天下”。

    也许这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由来。可事实上你就是把《论语》嚼烂了,江山还是江山,《论语》它只是部《论语》。

    【二】

    其实,《论语》这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

    子曰:“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通常,老师们在解析这段文字时,意思都差不多,无外乎就是:

    孔子,他15岁立志求学,到了30岁就能够自立啦。从他40岁开始,就没有什么可困惑的了。

    直到50岁以后,日落西山,只好认命吧。特别是人一过60岁,耳根子都软了,人家说什么是什么。

    如果你有幸能够活到70岁,那么就可以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既合情也合理。

    你看圣人就是圣人,他把我们每一个年龄段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都写得清清楚楚,说的明明白白。

    【三】

    我们有多少人通读过《论语》呢?说实话少的可怜。尽管它的地位被捧的很高,而且称之为天下之学,经典中的经典。

    当你打开《论语》以后,就会发现这只不过是孔子在教学过程中与和弟子们的对话记录而己。当然,我们也可以称它为一本语录。

    虽然很晦涩,枯燥,而且读起来乏味的很。但是一千个读者能读出一千本《论语》来。

    没错,你读的是一句一句的话,可看到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的人。

    我记得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经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给自己的。特别是第二次生命常常从四十岁开始”。

    你看,这和孔圣人的四十而不惑,何其相似乃尔。正是因为我们的前半生为了他人,为责任整整消费了40年。

    【四】

    所以,我们的后半生一定要懂得经营自己,不在为世俗所困扰,不在为人情而烦恼,用一颗玲珑剔透的心灵踏踏实实的活着。

    我们应该感谢你不惑之年,在迷茫中悄悄的体验着成熟的隐忍和礼让,然后明明白白的去面对明天。

    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需要别人的理解和认同了。当然也不会去打扰别人的生活,把自已的心灵上一把锁,远离颠倒梦想真好。

    从此以后,你会慢慢发现原来我们在别人的眼里是多么微不足道。的确,别人如何评价我们并不重要。

    因为我们再也不用去刻意的讨好别人,没有虚伪的牵绊。不用阿谀奉承的笑脸,让“距离产生美”永远停留在不惑之年。

    从此以后,我们不必活在别人的期待和比较中。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就是一种人生最大的圆满。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惑之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sn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