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多年临床观察中发现:存在睡眠障碍的人往往都有面色灰黄,精神委靡,智力与记忆力下降,抵抗力差,衰老较快的表现。
保证充足的睡眠确实很重要,但睡眠时间却不是越长越好,睡眠过多对人体也是有害的。古人言:“久卧则伤气”,“凡睡至适可而止,则神宁气足,大为有益,多睡则身体软弱,志气昏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每天多长时间的睡眠才算合适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89760/cf72c91d69541350.jpg)
一些研究结果显示:成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以7~8小时为宜,儿童需要更长些,以9~10小时为宜,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日睡眠时间可适当缩短,但*不要少于6小时,随年龄增大,睡眠时间应相应延长,具体以个人感觉精力充沛、舒适为度。
知道大概睡多久后,该怎么做才能睡得更香呢?中养元海奥口服液
首先,入睡时间要规律。以一日而言,子时以前(夜间11点前)就寝,是古人依自然和人体生理时钟配合的*建议,若能遵此规律,则能缩短入眠的时间。
按季节来说,其基本原则是配合日光作息,春天到夏天是白日渐长、黑夜渐短;秋、冬季节则白日渐短、黑夜渐长,睡眠时间也可随之调整,以符合四季睡眠的需求。如《黄帝内经》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89760/3a36aa064d01a50b.jpg)
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内存在生物钟,每天有规律地睡眠,则将自身生物钟调整得非常好,自然不容易失眠了。
其次,应当学习孙思邈提出的“凡眠,先卧心,后卧眼”。也就是说,睡前要抛开一切喜怒忧思和烦恼,精神上尽量放松,做到恬惔虚静,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然后再慢慢闭上眼睛,自然昏昏入睡。
不难想象,那些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所寄托,生活积极向上的人,自然容易泰然自若,安详入睡;而那些心胸狭窄,鸡肠小肚,斤斤计较,多愁善感,悲观消极的人,多偏于失眠了。
正因为这样,中国文化历来告诫我们要修心养性。如果能时刻注意这一点,就算面临巨大压力,也依旧能够酣然入睡,一觉到天明了。
此外,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采取合理睡姿、选择舒适卧具等,也相当重要。这里,稍微介绍一下睡姿的选择。孙思邈曾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僵卧。”“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印度的苏布拉瓦尼教授研究也发现,因为磁场的关系,头东脚西是比较科学的睡姿。
那么,经常失眠,又该怎么办?
除前面提到的规律作息有利于睡眠外,其他的比如静坐安神,睡前按摩,沐足,白天练气功、太极等都有助于入睡。有时候还需要求助于医生,用中药调理好阴阳气血。
说起睡眠,这里再顺便提下午休。虽然有些人主张不需要午休,但适当的午睡可以弥补上午所消耗的精力,又为下半天的工作和学习做好准备,对于保持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很有帮助。
当然,午睡也要有点讲究,认为午睡要注意下面几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89760/26d95a8c3f4c8252.jpg)
⑴午餐后不要立即午睡,*休息半小时后再睡,否则容易延长胃的排空时间,影响胃的消化功能。
⑵午睡时间以1个小时左右为宜,老年人,可以适当延长午睡时间,但也不宜太长。午睡时间不宜太短或太长,太短达不到休息的目的;太长的话,人体容易进入深睡状态,醒来后反觉精神状态不好;而且多于1小时的午睡,还容易影响到晚间的睡眠。
⑶不要坐着午睡和伏案午睡,也不要以臂代枕。不正确的睡眠姿势,不仅不能消除疲劳,还会影响大脑的供血和供氧,出现眼球受压,前臂缺血缺氧麻木等症状,还容易患颈椎、腰椎疾病,不利于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