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8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9月11日“崔律·100天精力和时间管理训练营”第6.2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导出前一周的时间记录, 消除一个时间黑洞。
<实践日志>
1.我在本讲中学到的点:
1.1【时间记录统计与分析】通过上周学习时间记录,按照人生模型找到自己的关键词并把它转换成时间记录的分类,现在我们可以对一周的时间记录进行统计分析了,选择设置→报告→导出。
1.2【时间黑洞破解三步骤】①找到时间黑洞,这个可以通过时间记录的周统计、月统计、年统计来导出报告,寻找哪些时间段可以做优化。②消除时间黑洞,消除的过程需要结合自己的各种情况(比如精力状况)将时间黑洞进行分解,找到一个符合自己的最佳解决方案,帮助你去消除时间浪费。③实践并迭代,也许有些时候不能一步到位,所以实践迭代是必须的。
1.3【时间下脚料的利用】时间下脚料类似于碎片化时间,结合精力状况来安排自己的任务。利用碎片化时间根据不同情况做不同的安排。时间记录发现交通问题,然后再改善。
1.4【教是一项技能】教他人,不仅仅需要知识面的积累,还需一些技巧去刻意练习。想到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情景。
1.5【时间和目标的关系】达成目标花费了多少时间,用时间这个纬度来衡量这个目标,但这并不等于时间的叠加等于目标,这个需要做一区分,我们不是盲目去积累时间,达成一个量的突破,目标就可能实现,但目录的实现可能从时间这个纬度去参考。
2.我在实践中的亮点:
2.1统计、导出上周的时间记录,发现一个想象,占时间比较多的分别是日常生活、事业发展、个人成长;家庭温馨类别的支出每天平均30分钟,所以孩子跟我说陪她时间太少讲的是事实而非感受;其他分类还有一些时间可以做优化、一些不明确的分类可以做调整。同时发现这些想象,通过观察时间记录统计,更具有说服力。
2.2时间黑洞,我理解的是,你无意识使用或者被动使用那部分时间,比如洗漱平均每天1个小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觉得这也是一种放松,可把它算作放松吧,效果不明显。还有比如工作小憩,平均每天1小时,那么根据备注可以看到花费比较零散,倒水、如厕、刷手机、回消息等,其实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刷资讯,那不是更有意义,同时心里的负罪感也减少了。
2.3再看看家庭温馨的时间记录,每天30分钟是比较少?那对于我来讲设多少比较合适呢?于是就有对家庭温馨下面小类亲子陪伴、亲密陪伴的重新思考。工作日除去工作、日常活动(吃饭、洗漱、睡眠、交通)剩下的时间约3.5小时,休息日除去日常剩下的时间约10小时,一周下来的话,就有37.5小时,占一周总时间的22%。除去休息日的个人成长,能陪伴家人的是工作日每天2小时,周末4小时,这样的话也就是一周有10%的时间可以陪伴家人了。下周试试看。突然想到加班的话,做不到怎么办呢?是不是可以通过月统计来分配下呢。
2.4通勤路上平均每天1小时,目前选择的是上班前听课程,下班会选择一些轻松音频,如东吴或音乐来听,暂时先不调整。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这段时间我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就?花费了多少时间?实践中的亮点和不足有什么呢?我的近期的目标是什么呢?通过时间记录,哪一块时间可以优化呢?为什么呢?
这是我整理的统计分析的疑问,很好奇美美哒一般统计分析时会有哪些提问呢?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5.[学霸题]对于时间和目标(app中设定的时限目标)的关系,我的理解是:
5.1时间是衡量目标的一个纬度,它为目标提供一个依据。比如我定的三人行活动,想通体目标(设置每次活动15分钟)来激励自己对这个行动赶紧行动起来,其实就算我做到了每次活动15分钟,不见所花的时间就实现我的目标。这里面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每次活动的质量、每次活动的内容等。
5.2公众号的阅读10分钟,这个目标,主要在于养成一个习惯,所以它需要一些时间去做刻意练习。这时候,时间是目标的必要条件。
5.3沟通主题阅读,昨天写好了三个目标,就开始行动了,沟通主题阅读,虽然没正式开始,行动上已经重视起来,比如昨天主动跟拆书的小伙伴交流一些沟通主题的书,书单大概圈定了。这时候时间对目标来讲是主动安排,主动利用时间为自己的目标来服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