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之下古人无错
“棍棒之下出孝子”这是一个民坊间流传的教子办法。
既然是古人的做法,那么我们就从古人的角度看看这句话为什么这样讲,而且一直流传,古人是智慧的,很多流传的老话都是经验的总结,而不是胡编乱造而来。
首先解读棍棒之下出的孝子,没有说出的是英才,孝对应的是不孝,那就可以说打的是不孝的孩子,孝与不孝为什么要打,讲道理不可以么?这就是要深度解决的问题。
不孝触碰的是什么?孝代表着什么?
《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简单的讲,孝是德的根本,是一个人品德的根本,如果不孝,这个人就是德不够,德是做人。做人是要有底线的,而这个底线,就是无害无碍与他人。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就拿一个人的品德去评价这个人的善与恶。如果这个社会出了一个没有品德的人,不停的伤害这个社会,伤害别人,先不不说父母如何去惩戒他,法律自然会制裁他,而这个制裁可是要比棍棒严重的多。
我们总讲宽严有度是真爱,爱自己的孩子,宽严有度,度在哪里,孩子做人要严格,孩子做事可以放宽,培养杨一个孩子先不求能为贡献社会,先要我们的孩子不能够伤害和迫害这个社会,这也是我们每个生活在这个社会下父母们的基本义务。
棍棒使用惩戒的原则、时间、地点。
原则问题,古人使用棍棒教育非常明确的定义在违背做人原则上使用,如果棍棒代表的是惩戒,即使是今天那些违背道德底线的孩子也是需要的。
地点,多数用在祠堂列祖列宗面前,敬畏心的存在,信仰的存在。在我的很多文章里大家都可以读到,我谈中国人的信仰,祠堂文化信仰,孝道与传承信仰,孝是我们祠堂信仰的一部分。虽然执法的人是父母,但是惩戒的时候要知道是你违背自己的信仰,对不起自己的列祖列宗。
时间,古人在惩戒孩子的时候多数是父亲,孩子小的时候父亲基本不参与教育,也基本不会受到皮肉之苦,而是到了我们所说的懂事的年龄,因为无知无畏犯了错误才会受到家法的惩戒,才会受到父亲棍棒的光顾。
我之所以对棍棒教育深有感悟,是我的亲身体验,我的父亲是个农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管过我,自然生长。后来上学了,也没人管我学习,学习好不好对于他来讲并不重要,一个农民的儿子如果长大能学门技术就满足了,所以我从来没有被迫学习过,也没有因此挨过棍棒,反倒是我的很多做人上,我打架被打过,我淘气糟蹋别人家的庄家被打过,我贪玩忘记了自己帮家里看粮食,结果粮食被很多家禽吃了被打过。至今我依旧记忆犹新,在我的世界里懂得很多事,哪些是我该做的,哪些是我不该做的,长大了我知道,走在这个社会上,我依旧要守住我自己做人的底线,虽然这个社会可能没有棍棒,但是那份内心所生长的畏惧,让我连想都不会去想,父亲已经为我建立一个道德的底线。
我们需要辩证的去看问题,接纳和研学古人留给我们的瑰宝,而不是全面否定,站在古人的立场上,古人去用就没有问题,而我们现在人用就会出问题,出问题的不是古人,而是我们现在人没有用好,也不会用。
最后做个总结,“棍棒之下出孝子”古人总结的非常有道理,今人你可以不用,也不要乱用,但是不能乱下“棍棒之下出孝子”就是害人的结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4295721/e434aca8eb7290e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