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晚我分享的主题是:区块链技术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应用展望。
这里说展望,主要是考虑区块链技术本身在不断发展中,形成较大范围的规模应用还需要时间。
首先,先来了解下公益慈善的发展现状。
慈善事业是人们自愿地奉献爱心与援助,进行扶弱济贫的一种行为。公益慈善事业既是经济事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调节贫富差别的平衡器。通过市场和政府调节实现收入两次分配,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个人出于自愿将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捐赠社会。
目前很多公益慈善组织是以基金会的形式存在。
基金会是对兴办、维持或发展某项事业而储备的资金或专门拨款进行管理的机构。一般为民间非盈利性组织。宗旨是通过无偿资助, 促进社会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救助等公益性事业的发展。
我国的基金会分为公募与非公募两种, 二者的区别在于可否面向公众募捐。目前, 国内的公募基金会多为半官方色彩的政府伙伴型基金会, 而非公募基金会则多由企业出资设立, 当然其中也有特例。
我国的几大慈善机构,想必大家也耳熟能详了:中华慈善总会、残疾人联合会、青少年基金会、扶贫基金会、红十字会、环保基金会、妇女发展基金会等等。
由于网络与固定电话、手机短信成为募捐箱之外的有效劝募途径, 拥有网络社区优势的比如腾讯公司,获准设立了公募性质的“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商界人士介入到基金会的运作之中, 基金会的劝募、捐助也各有特色。
在世界范围内,比尔·盖茨与沃伦·巴菲特积极捐献,且成立相应基金会, 引领了一波富人行善的潮流。近些年, 不少国内企业及个人也纷纷设立民间基金会,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比如,由李连杰于2007年发起的国内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壹基金;
由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商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曹德旺2010年发起的“河仁慈善基金”它也是中国目前资产规模最大的公益慈善基金会等等。
那随着慈善公益领域的不断发展,无论是线上的互肋平台还是传统慈善机构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但目前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的透明程序仍偏低,资金来源去向难追溯,也没有权威机构定期发布慈善机构的发展状况以及关键数据。因此大众自发监督,网络曝光一些善款被挪用等的个别例子,造成了民众不信任某些慈善机构,捐款越来越谨慎的负面舆论。
在这样的背景下,区块链技术与慈善公益事业有很强的适配性。可以解决慈善机构中普遍存在的,主题界定不清晰、财务不透明、管理效率低下、监督缺乏待一系列痛点。
整体来说,区块链技术的公开透明可以确保捐助人准确了解自己的善款去向;防篡改特性也能确保捐助记录不可修改;同时,可追溯性能为慈善公益事业提供更好的监督。
来看一张分析图,这里有详细说明,来自《区块链+ 从全球50个案例看区块链的应用与未来》 这本书。
最近几年,无论是政府机构为主导的传统慈善机构,还是新兴的互联网慈善平台,都开始尝试将慈善公益与区块链相结合。
技术是工具,向善而用。愿区块链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机构与组织所重视。企业在注重效益的同时,也可以在慈善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聆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