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建设积极心态
1.只掌控自己。
对自己的生活要有掌控感,而不是试图去掌控环境,我们能做的只是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去依靠自己的能力做到制益最大化或减小损失。面对正(获取利益)、负(减少损失)向生活环境,做到条件转移,力所能及,能做到什么程度,只要尽力就满意,消除全能幻想。
尤其在生活遇到阻碍的时候,首先作内归因,评估自己的资源,再评估外在条件,设置一个现实的、具体的标准预期去达成,达成即满意,以此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和积极心态。
做好自己,每个人都清扫自己家门口的积雪,大街就干净利,如果期待他人慢慢就有问题出现,谁付出的多或少等利益关系就会有冲突。
2.每个人在生活中追求需要一满足是原始的本能。
人小时候靠别人(养育着)满足,因自己能力不足不能掌控,处在被动依恋状态,常会因缺乏安全感而焦虑,总是希望别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成人后心理仍然处于依恋阶段,就会出现畏难、回避、自卑、等靠要的消极心态。人成年后,如果发展出主体感,会遇事靠自己,处于能动状态,总是尽可能自己想办法去满足需要,再成熟一点,会依据条件(现实)状态,接受一定程度上的满足。
3.首先承认情绪的存在.
否认恐惧、压抑情绪,情绪并不会因此消失,它仍会通过其他方式发泄出来。因此承认自己的恐惧和软弱才是处理好情绪的开始。还要认清自己能力的局限,不给自己不合理的苛求,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情。
4.情绪是一种能量.
它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所以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得到理解,不良情绪才会得到减缓,提升内心的力量。宣泄情绪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和对象(家人、好友、同事),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接受自己产生的负面情绪。
5.当你注意到自己的情绪有波动,开始有压力时,找个地方坐下来或者站着,然后先慢慢的让自己做深呼吸,一定要慢,可以花2秒时间吸气,然后花至少5秒时间慢慢把气吐出,在这期间,把你的双脚下压,十趾抓地。然后伸展开你的双手或者慢慢的让双手交叉按压,同时放空脑袋,如果放空不了就盯着一个东西看,持续5到10分钟。
这一技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帮助你摆脱负面的消极的想法,而是让你能够快速的回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去。
6.工作的同时要照顾好自己.
只有良好的身心状态才能提供更高的工作质量,所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照顾自己,觉察当下的情绪。定时定量饮食,保证睡眠。即使工作任务重,也要注意休息,适当转移注意力,条件允许时合理安排休闲、运动。
7.工作压力调整.
1、调整情绪、积极对待工作压力。一-合理的期待,但不是让压力消失。
2、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满意感,能耐受住不满意。
3.满意感与现实条件并无必然的因果联系,与内心状态才有快定性的关系,人不只有工作这一面,--保持生活的良性循环,从生活的各个维度,建设和评价生活质量:
生命的意义(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健康、家庭、朋友(生活角色)、工作(社会角色)、社会关系,工作中的得与失,生活中的得与失,选择与再选择.
3、面对不适应性工作内容和要求,善于合作--通过求助或交换利益,完成工作。
8.工作状态调适.
改变工作中的“不合理思维维”
1、领导批评了我或对我苛刻、挑剔。--不合理期待:期待他是一个温和的父亲和慈爱的母亲,但这个需求常常无法满足,所有受挫,转化为愤怒。
2、评优评先、升职是完全公平的,永远知道自己的思维之外有另外一个真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公平"解读,但只有一个结果。
3、工作中人人都要友善,其乐胜融。--我们不可能喜欢每个与我们共事的人,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我们。
4、我们需要一些比我强的人,或搅动我们的人,唤起我们内在的生存焦虚,这对我们长期的良性生存与发展是有益的。(忧患意识)
9.可能遇到心理应激问题的调试方法.
目的是提升自我减压和调适情绪能力。
一、应激评价,是应激应对中的中介变量,包括两个方面:
1.对应激源的评价。
正性:是一次机会;负性:是一次伤害
2.对自身能力的认知评价(对自身能力认同度)。既不能过度,也不能过低,符合客观最好.
ps:认知评价会对应激源的评价产生影响.
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10.应激应对
1.情绪集中性应对:调整自身对事件的情绪反应,降低情绪
敏感性,缓解自身的心身反应。
2,问题集中应对:将精力直接指向应激源,通过处理和解决
问题,消除降低应激反应。
3.根据自身和事件具体情况特点排序,通常是1至2顺序,只是用时长短。
三、应激应对失败常出现的问题
焦虑(冲动)、抑郁(情绪低落)、躯体化、敌对(相互埋怨、攻击)
11.广泛性焦虑
以慢性的,弥散性的对一些生活情景的不现实的过度担心紧张为特征。常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及运动性不安等。但并非由实际的威胁
或危险所引起,其紧张的程度与现实事件不相称。
12.抑郁反应状态精神表现:
精神压抑、情绪低落、无所事事、爱生闷气、思虑过度、失眠、多梦、头昏、健忘。
功能失调表现:
厌食、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吸收功能失调症状,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妇科症状也不少见。如果上述的不适早晨起来严重,下午或晚上有部分缓解,就是抑郁症所谓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3、隐匿性抑郁症
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出现各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症状,如头疼、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和恶心、呕吐等症状,抑郁情绪往往被躯体症状所掩盖。患者多不找精神或心理科医生,而去其他科就诊。躯体检查及辅助检查往往无阳性表现,易误诊为神经症或其他躯体疾病。对症治疗一般无效,抗抑郁治疗效果显著
躯体形式障碍
(1)疼痛:后于常见表现,部位广泛,如头部、颈部、腹部、背部、关节、四肢、胸部、直肠等各种性质的疼痛,不固定于某一处,可发生于月经期、性交或排尿时.
(2)三肠道表现:如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瞧癌、腹胀、眸泻或某些食物引起特别不适,百肠道检查有时仅见浅表性巨炎或肠道激营综合征,与患者严主的驱体症状不符,难以解释患者经常存在的严重症状。
3)泌尿生殖系统表现:如排尿困堆、尿潴留、或尿频、生殖器或其周围不适感,性功能障碍可见性冷淡、勃起和射精障碍、经期紊乱、经血过多,异常的或大量的阴道分泌物等。
(4)假性神经症状:常见的有吞咽困难或咽部梗阻感、异样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等。但神经系统检查不能发现相应的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证据或阳性体征,
(5)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如气短、胸痛
(6)患者诉述一种或多种躯体症状,为此感到痛苦,但医学检查不能发现躯体疾病和任何器质性病变证据。其病程多在半年以上,有显著的社会功能障碍。
常见的症状如:疲乏无力、食欲缺乏,以及胃肠道或泌尿系统不适。这一临床类型可看作不典型的躯体化障碍。其症状涉及的部位不如躯体化障碍广泛,也不那么丰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