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想搞定他人的人,是控制欲比较强。控制欲是一种病,不是智慧。
要想搞定他人,就必须先搞定自己。
搞定自己,是一种能力。
如何才能搞定自己?我们可以看看王阳明在贵州龙场驿站悟道后,搞定自己和搞定他人的方法。
明朝时期的龙场,是一个蛮荒之地,当地的土著人对外来人是警惕的。在龙场驿建立的上百年时间里,担任龙场驿丞的人不胜枚举,可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和当地的土著人融洽相处。这一点,从王阳明前往龙场时,驿站破败不堪的场景就能看出。
王阳明为何能融入当地环境,得到当地土著人的欢迎?帮助他修缮茅草屋、山洞,并帮助他修建学书院?
我们先来看看王阳明搞定自己的方法:
一是要有积极的心态。
王阳明在龙场顿悟的方法,如果没有一定悟性的人,很难达到他的程度。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只讲王阳明顿悟后,所使用的方法。
王阳明从繁华的京城到偏僻的贵州龙场,其凄凉的场景可想而知。如果按照我们常人的想法,他有理由埋怨皇帝的不作为,甚至有理由自暴自弃,不为朝廷服务。
王阳明可没有这样想,他是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自己仕途上的变化。
根据《王阳明年谱》记载,王阳明到了龙场后,跟随他的几个仆人就病倒了,甚至还有人患上了郁抑症。
此时的王阳明,每天不仅要为仆人们生火做饭,还给他们唱家乡的民谣,甚至讲笑话,目的是鼓励仆人们振奋精神,忘记身在异乡的痛苦。
王阳明出身官宦之家,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他能为仆人们服务,如果没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是断不能做到的。
二是要善于物来顺应。
物来顺应,是搞定自己和他人的最佳途径。
王阳明认为:
定者心之本体,天理也。动静,所遇之时也。
其意思是说:心的本然状态即是安定平和,也就是天理。心之所以有动有静,都是在不同的境遇下的表现不同罢了。
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做什么样的事情,这就是物来顺应。
王阳明到了龙场后,并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来自京城的官员(即使被贬谪,也是朝廷官员),他而是主动和土著人接触,虚心地向他们学习当地语言,学习如何种菜、种庄稼等生存技能。
慢慢地,当地土著人对王阳明的警惕之心放下,开始接纳他。
搞定自己后,王阳明又是如何搞定他人的呢?
王阳明是一个文人,他很想通过自己的学识,改变当地的落后状态。于是,开始义务向土著人传授知识。
这是一种付出,是有良知的付出,当一个人能无私地为他人服务的时候,自然能得到回报。
这个回报不是索取,而是他人心甘情愿的回馈。当地的土著人被王阳明的诚心感动,见他住在潮湿的山洞中,对身体极为不利后,大家义务为他修建木屋,修建书院。在大家的努力下,后来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龙岗书院就在修文成立了。一个蛮荒之地能建立一所书院,在明朝的历史上十分少见。
如果王阳明没有搞定自己,让自己积极地顺应当地的环境,他自然很难获得土著人的欢迎。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一门经世致用的思想,是帮助自己强大的工具,如果你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感兴趣,建议看看《王阳明心学实战》,只有了解王阳明是如何将心学思想运用到实践中的方法,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心学思想的奇妙之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