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OS开发技巧
OC底层原理18-多线程

OC底层原理18-多线程

作者: 夏天的枫_ | 来源:发表于2020-11-04 22:23 被阅读0次

    线程 & 进程

    线程

      1. 线程是进程的基本执行单元,一个进程的所有任务都在线程中执行,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
      1. 进程想要执行任务,必须得有线程,进程至少需要一条线程。
      1. 程序启动默认开启一条线程,这条线程被称为主线程或UI线程。

    进程

      1. 进程是在系统中正在执行的一个应用程序。
      1. 每个进程之间相互独立,每个进程均运行在其专用的且受保护的内存空间内。

    譬如Mac可以通过“活动监视器”查看系统中所开启的进程。

    线程与进程的关系

    • 地址空间:同一进程的线程共享本进程的地址空间,而进程之间则是独立的地址空间
    • 资源拥有:同一进程内的线程共享本进程的资源如内存、I/O、CPU等,但是进程之间资源是相互独立
    1. 一个进程崩溃后,在保护模式下不会对其他进程产生影响,但是一个线程奔溃会导致整个进程都死掉。所以多进程要比多线程健壮。
    2. 进程切换时,效率高,但消耗的资源大。所以涉及到频繁切换时,使用线程要比进程好。同样如果要同时进行并且又要共享某些变量的并发操作,只能用线程而不能用进程。
    3. 执行过程:每个独立的进程有一个程序运行的入口、顺序执行序列和程序入口。但是线程不能独立运行,必须依存在应用程序中,由应用程序提供多个线程执行控制。
    4. 线程是处理器调度的基本单位,但进程不是。
    5. 线程没有地址空间,线程包含在进程的地址空间中。

    安卓开发可以有多个进程;iOS往往是单进程。

    多线程

    多个线程在多CPU下时,效率是非常之高的,相比于一个CPU在一个进程中只能执行一条线程,现如今的多核CPU对多线程并发处理逻辑提供非常好的支持。但多线程也会有其优点和不足

    优点

      1. 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感知响应能力和在多核系统上的实时性能。
      1. 能适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CPU、内存)。
      1. 线程上的任务执行完成后,线程会自动销毁。

    缺点

    • 1.开启线程需要占用一定的内存空间(默认情况下,每一个线程都占512KB)。
      1. 如果开启大量的线程,会占用大量的内存空间,降低程序的性能。
      1. 线程越多,CPU在调度线程上的开销就越大。
      1. 程序设计会变得更加复杂,比如线程间的通信、多线程的数据共享。

    多线程 & CPU

    • 单核CPU在同一时间,CPU只能处理1个线程,即此时只有1个线程在执行。
    • 多线程同时执行: 指CPU快速的在多个线程之间切换;CPU调度线程的时间足够块,就造成了多线程“同时”执行的效果。
    • 如果线程足够多,CPU会在N个线程之间切换,消耗大量的CPU资源;每个线程被调度的次数越低,线程的执行效率越低。

    内存区

    进程、线程的执行都是需要依托内存去执行的,同一进程内的线程会共享本进程的内存。而「内存」会有多种,在iOS中分为:栈区、堆区、全局区(静态区)、常量区、代码区。接下来看看各自内存五大区都负责什么。

    栈区(stack)

    • 在程序创建临时变量时(即在运行时),由系统自动分配,当不需要时自动清除的变量的存储区。
    • 变量:局部变量、函数参数等。
    • 在一个进程中,编译器用来实现函数调用的地方是用户栈,它位于虚拟地址空间的顶部,栈地址是连续存储且向下扩展,遵循先进后出原则(FILO);用户栈在程序执行期间可以动态的扩展和收缩,这个是栈和堆的共同点。
    • 栈区大小根据系统不一。在iOS主线程下,大概空间为1M;辅助线程为512KB;MacOS主线程下,大概空间为8M。

    按照苹果文档介绍,辅助线程允许的最小堆栈大小为16 KB,并且堆栈大小必须为4 KB的倍数。在线程创建时会在进程空间中预留此内存的空间,但是直到需要它们时,才会创建与该内存关联的实际页面。这还取决于CPU负载,计算机速度以及可用系统和程序内存的数量。

    内存创建空间需求

    堆区(Heap)

    • 由类创建对象而开辟的内存空间,譬如:alloc 、new等。
    • 它是不连续的存储空间,地址是由低向高扩展,遵循先进先出原则(FIFO),这与栈相反。
    • 堆亦可以动态的扩展与收缩。这表现在运行时的对象的创建与释放。现如今开发都是在ARC环境下,对象的释放由系统操作完成,当该对象的应用计数为0时,就会被release掉。MRC下则需要程序员手动释放。

    通过下面的例子可以看看栈区地址和堆区地址的不同

    // 定义一个Acount类
    @interface Account()
    
    @end
    @implementation Account
    - (void)printWithName:(NSString *)name
    {
       // 参数name是一个指针,指向传入的参数指针所指向的对象内存地址。name是在栈中
      NSLog(@"name指针地址:%p,name指针指向的对象内存地址:%p",&name,name);
    }
    
      /* account 是指针变量,在栈中;[Account alloc]开辟的内存空间就是在堆中
      *  account 指针指向了[[Account alloc]init]所创建的对象。
      */
      Account *account = [[Account alloc]init];
    

    通过打印地址可以知道,传入参数的对象地址与print方法参数的对象指针地址不一样,但是内存地址是一样的,p account 打印的则是堆空间地址,一般以0x6开头,栈空间地址一般以0x7开头。

    全局区(静态区)

    • 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存储的区域。程序运行即一直存在,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全局变量是指变量值可以在运行时被动态修改,而静态变量是static修饰的变量,包含静态局部变量和静态全局变量。)
    • 未初始化全局区:.bss段
    • 初始化全局区:.data段
    静态变量有两种
    • 全局静态变量

    优点:不管对象方法还是类方法都可以访问和修改全局静态变量,并且外部类无法调用静态变量,定义后只会指向固定的指针地址,供所有对象使用,节省空间。

    缺点:存在的生命周期长,从定义直到程序结束。

    建议:从内存优化和程序编译的角度来说,尽量少用全局静态变量,因为存在的声明周期长,一直占用空间。程序运行时会单独加载一次全局静态变量,过多的全局静态变量会造成程序启动慢。

    • 局部静态变量

    优点:定义后只会存在一份值,每次调用都是使用的同一个对象内存地址的值,并没有重新创建,节省空间,只能在该局部代码块中使用。

    缺点:存在的生命周期长,从定义直到程序结束,只能在该局部代码块中使用。

    建议:局部和全局静态变量从根本意义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作用域不同。如果值仅是一个类中的对象和类方法使用并且值可变,可以定义全局静态变量,如果是多个类使用并可变,建议值定义在model作为成员变量使用。如果是不可变值,建议使用宏定义 ,譬如:static NSString * value;

    常量区(cosnt)

    • 存放常量且不允许修改的存储区,在编译时已经确定,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一般用于接口或者文字显示这种固定值。添加extern可以对外全局常量,任意位置都可以访问。
    // .h中定义extern
    extern NSString *const name;
    // .m中定义值
    NSString *const name = @"123";
    

    代码区

    • 编译时分配的主要用于存放程序运行时的代码。代码会被编译成二进制文件存进内存。

    内存五大区示意图


    内存五大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OC底层原理18-多线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jk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