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住山是必要的,个中理由因人而异,其实亦勿要理由。周五中午,我自言,又似与妻说:“若有人约无念岛帐篷过夜,真好。”两小时后好友阿春来电:“我在莲花山,来住山吧。”阿春是摄影者,常常一个人上莲花山。这次山上呼我,或知我久待尘世心有倦意合该洗尘了?莫作猜想,反正呼我应是冥冥的定数,十分惬我意。晡时,遂与妻驱车去了。
上莲花山算轻车熟路了,一路逶迤前行,既便闭目,风景亦是知道的。“山阴道上,使人应接不暇”,又怎么可以闭目呢?单就视觉,四时景色不同,晨昏晦明不同,尽管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亦只是大略的说法,所以闭目之说是要反省的,追根便在“知道”二字。“知道”,已知的范畴,相对于未知,用佛家语即三千大千恒河沙之一粒尚且不足道耳,“知道”让我们在画已知为牢的思维里自满得像一只井蛙。 《庄子》有言:“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恍恍然北冥有鱼,和光同尘,在广漠无边的未知里涵养一份生机与天然。秋水可以作镜,照我们思维井蛙的可怜可笑相的虚妄。故此认识未知,自然谦卑。贞元年间在鄱阳的惟宽和尚对于“知道”亦有别致的钳锤。僧问:“如何是道?”师云:“大好山。”僧云:“学人问道,何言好山?”师云:“汝只识好山,何曾达道。”我始终在知道的障见上徘徊,既不识山,更不达道,惟在莲花山道上,不敢闭目了,看看风景,亦是知足的。
自上军民水库大坝(“水库”一词,相较传统语境“湖”字,特别是多湖的鄱阳,似乎总欠缺点什么?大概是文化的韵味和人文的温度吧,如其地处鄱北,简单更名为北湖,亦顺耳好听。比如千岛湖之于新安江水库,太平湖之于陈村水库),斜阳湖山,风烟俱净,遥望自有一种深意远意,但见人家隐约山间。车是曲折蜿蜒向山深处行进的,忽而左顾忽而右盼,忽而山情忽而水意,又都随斜阳渐渐暗淡了,尚有林鸟的婉转和高树的蝉鸣,愈显秋山的阒寂,不能不“哎呀”一声道个秋字。
暮色四合,到美潘了。美潘在潘村与白云寺之间的半山,一个遣闲的山庄而已。木屋数间散落半山的旷地,有餐厅厨房客房,有山洞藏酒,上则古寺听禅音,下则壁崖听泉鸣,门前阁楼吃茶。但不见山庄主人,惟狗一只,温顺粘人,门无锁,料想可以自由出入。阿春逢人三分熟,又是常客,山庄倒做他的江湖了。他介绍说主人是山下村民,凡来往住山的皆熟客,电话招呼一声即可,厨房备柴米油盐及各类菜肴,或自己下厨或知会来人做餐,都随了人客意,白天有人洒扫整理。至于买单,至今尚无赖吃赖住的人事发生。简直是武侠小说的江湖,更像是人天的境界了。岂不知白云寺在上,人世间在下,惟半山的美潘既不在天在地,又在天在地,主客的相与亦是若即若离的,这般境地恰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好不自在。
山居,夜坐是不能少的。屋外一桌一椅,一杯茶一支烟,一个人一座山,道具足够了。至于山月,有是我无亦是我,何况风灯向四山漫延而去,渐次模糊,但分得清远山的轮廓,说夜山低果然不假。是夜无月,星星亦不甚分明。至于我,必须明白有我无我与夜与山无关。偶能闻到山上飘散下来的檀香,壁崖间的蛙鸣是断续的,仿佛山泉点滴岩石,能否水滴石穿?偶亦见到流星划向那边的山去。拟议这些究竟与我有关吗?在这山的寂夜,拟议是多余的,思维亦多余,来者自来,往者自往,我只是我,或与山与夜的声色没有分别。惟有狗卧我身边,时不时舔我足,好像告诉我它的存在。是它的孤独吗?还是知道我的孤独?即使回屋睡了,第二天早起开门,它竟然卧在我的门前,观它的态势应该整夜了。
听说今天白露,妻正播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乐曲,算作应节吧。此处没有蒹葭,晓山渐渐退去夜气,却亦苍苍兀立,说晓山高当然不错。然后与妻上白云寺。莫道人行早,居然更有早行的香客。礼佛后,有僧人经过,行礼,我面向千年红豆杉,笑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十年植树,百年育人。”僧人掉一句话走了。我为何没问祖师西来意僧答庭前红豆杉一类的话头呢?无由头的随口应景言语,因时因地因人竟成好句直达人的性命,惊了我。我是地动山摇,呆坐红豆杉下,老僧入定似的。
阿春电话呼我们早餐,才从定中出来,与妻返回美潘。
回程的时候,从半山遥望,铺天盖地的晴山晴水都在眼前,原来晴山真近。虽说晴山近,却有一种平远的旷放,与我偕行。妻说又要回人间了……
2019-02-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