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舍友小漓前两天遇到了一件糟心的事。
上周,几个朋友帮了她一个忙,为了表示谢意,小漓准备请他们吃饭。
征得大家同意后,吃饭地点定在了她的一个叔叔与人合伙开的饭店。
点菜时,大家都说随便,小漓就按自己的了解,点了几样比较受欢迎,档次也比较高的菜。
吃完后,小漓问大家味道如何,多提宝贵意见。
其他人都表示吃得很开心,只有一个朋友皱着眉,似乎吃得不是很合口味。
朋友慢吞吞地说,我觉得都不太好吃,客观来说,这道菜太咸了,这道菜又太辣了。
小漓表面不动声色,表示以后一定会继续努力的。心里却有点小失落,感觉自己的一番心意都被辜负了。
这个朋友继续说,我说话比较直,你别介意啊。
或许在这个朋友看来,他只是实话实说,不会哄别人高兴而已。
但是,即使是实话,也有各种婉转的说法,毫不掩饰只会给人难堪。
饭菜好不好吃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这份心意的传达,哪怕只是假装捧场,说一句“挺好吃的,谢谢你”,彼此就能皆大欢喜。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把说话直等同于真诚和直爽,认为自己只是遵循内心感受。
然而真诚的前提是,真心实意地对待别人,不让对方为难。
人一生都在学习,说话沟通也是,所谓的“我说话就这样”,其实就是不愿意花心思考虑对方的感受,不肯改变。
标榜自己真性情的人,其实只是情商有点低而已。
讷于言而敏于行,说话前,请用心过滤一遍。那些伤人的话,最好烂在肚子里,千万不要把性子直当成口无遮拦的借口。
把握好人际交往的度,不率性而为,才能相处舒服。
2
电视剧《请回答1988》,有一集的剧情是这样的。
正焕妈妈罗美兰要回娘家几天,于是给丈夫和两个儿子准备了很多食物放到冰箱里,嘱咐他们要好好吃饭。
罗美兰离开后,父子三人像脱缰的野马,把家里搞得一团乱。
没过几天,罗美兰打电话说要提前回来。父子三人赶紧动手收拾东西,把屋子还原成罗美兰离开时的样子。
看到家里并没有想象中的凌乱邋遢,罗美兰却有些郁郁寡欢。她觉得,没有自己,他们也可以生活得很好,自己在这个家是可有可无的。
正焕看到妈妈失落的样子,想了一个办法。
他看到哥哥正在煮拉面,就装作不小心,把哥哥的手烫了一下,让妈妈过来看看。虽然妈妈嘴里嘟囔着,却终于有了高兴的样子。
接着又把煤饼摔碎了,说是爸爸摔的。
最后回到自己的房间,把衣服弄乱,让妈妈过来帮忙找。
罗美兰由此找到了被需要的感觉,相信自己在这个家是不可或缺的。
在自己在乎的人面前,每个人都有玻璃心的时候,都希望能够得到重视和好评。
而适当的假装和迁就不仅是对别人的一种体恤,也是人际交往的技巧。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一板一眼的真相,重要的是,给对方一个好的情绪,让对方感受到你的鼓励。
就像有人说的,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所有事物,只会将对自己有利的“事实”误认为真实而活。
世界并不是完全的黑或白,那些灰色地带中藏着太多善意的欺骗和假面的告白。
即便是真话,也请说得好听一点。因为人生之中遇到的每一份善意,都值得细细呵护。
爱因斯坦说,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
如果肯定和鼓励就能让人心情愉悦,希望我们都不要吝惜这种力量。
3
看过一篇文章,作者写了自己对“特意”的理解。
一次,有朋友到他所在的城市,去他的单位找他。
他看了看朋友手中的纸袋,指出,你是去黄河宾馆开会吧。
朋友承认后,他说,那就不是特意,是顺便。
在他看来,顺便就是顺便,特意就是特意,没有顺便特意。
还有一次,他去看一个朋友A,正赶上A要去参加另一个朋友的生日饭局。
过生日的朋友他也认识,只是不太相熟,朋友A硬拉着作者一起去了。
落座之后,A有意替他在寿星面前圆场,XX听说今天是你的生日,特意过来……
作者虽然明白,这个情境下,按常规他应该附和别人的好意,最起码也应该用沉默来应对。
但是,他就是非常任性地不想配合。沉吟片刻,他终于开口说,我不是特意,是凑巧。
这句话吸引了一桌人的注意力。
朋友A顿时陷入尴尬,勉强笑了一下,你看你,特意就是特意嘛,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作者没有领情,说,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可我真的不是特意。
所有人都笑了,A感叹,哪有你这种人,给你搭好了架子你都不上。
作者的解释是,无功不受禄。
很显然,他也明白这种特意不过是一种客气,是表达某种尊重,但他就是不能容忍这种世故。
他认为,用语言的帽子扣在并不符实的行为上,在本质上就更像是一种情感高压,甚至近似于诈欺。
虽然作者标榜自己真实纯粹,不做作,但也许下次,朋友就不会顺道去看他,也不会为他圆场,因为谁也不希望碰一鼻子灰。
人际交往中要留有余地,这不是圆滑,而是必要的分寸。
不知礼无以立,人生在世,要遵循基本的礼节。
比如,见面时打招呼“你好”,告别时说“有时间一起吃饭”,即使心里未必是这样想的。
这无关真伪,而是一种基本的修养。
彩色谎言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
因此,有些出于善意动机的伪饰,就不要揭穿了。
不知进退,陷别人于尴尬之中,这不是随性,而是自私。
4
在公开场合拆穿别人的各种伪装,当所有人都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时候,非要把所有事摊开,轻而易举地把最外面的那层脸给划破了,最后还觉得自己深明大义。
这一类人,最好敬而远之。
不管不顾拆穿别人的行为,不是直爽,而是自作聪明。
真正的聪明,是懂得推己及人,多替别人解围,如果做不到,至少也要装糊涂。
有位作家说过,平常大家都是装,装,不可耻。
无论多么率性的人,也会有伪装的时候,不可能完全呈现真实的自己。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要采取一种多元化的态度。
尽可能从善意的角度解读对方的意思,即使看透对方的行为和动机,也假装迟钝。
所有的不拆穿,都是善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