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看姚广孝

作者: 道道老 | 来源:发表于2024-03-10 13:15 被阅读0次

    文/道道老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看明史,就绕不开姚广孝这个人。朱棣能夺得天下离不开他的功劳。

    首先,这个人是有能力的。那时候,造反也不是容易的,上面的耳目众多,整天被暗卫盯着。在这样的环境下,他能带领人偷偷地打造兵器,壮大人员。然后是各种策划,用看似以卵击石的少数兵力,经过艰苦的斗争,夺下天下。

    这些都证明的他的能力。

    其次,这个人是有雄心抱负的。生于元朝的富有之家,能够上学学习知识,他与贫农朱元璋是不同的。然而他也在十四岁时当了和尚。这并不是说他有什么佛的信仰,而是在那个时候,当和尚是一条对老百姓来说不错的路。就像今天每个人从小都想上大学一样。当了和尚地位上应该比当时汉人的“两脚羊”地位要好点。所以并不例外,姚也当了和尚,这也是他实现抱负的一种方式。

    后来,朱棣夺权时的战争,有文章说姚文孝看了心理受到震动,这我也是不相信的。因为聪明如姚广孝,从他鼓动朱棣走上夺权这一条路时,肯定会想到这些情况,应该说,他对这些是有心理准备的。

    他的心里也肯定一直有成王败寇这一想法的,认为只要他成功了,就一定会被人认同,会受到人群的追捧,他就可以光宗耀祖,得到家乡人的拥戴。所以他才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和尚辅佐朱棣的路。事实上他的抱负实现了,他的理想成为了现实,这里的“理想”是他单方面的理想。他帮朱棣成功了,朱棣尊他为“少师”,对他无比信赖。

    然而现实打了他的脸,他这样一位刘伯温式的人物,在准备荣归故里时却迷茫了。因为家乡的人并没有像迎接有威望的人物那样欢迎他,都对他冷脸相迎。他的亲姐姐关门不让他进屋,他的好朋友躲避他,给他一张留言“和尚谬矣!”的纸条。后来终于说服姐姐让他进门了,姐姐还劈头盖脸痛骂了他一顿,说他让家人蒙羞。

    当然全国人民也是不喜欢他的,说他是叛臣,除了朱棣一家。这里有两大原因,一是建文帝并不是一位昏君,他们师出并不怎么合法,实际上他们属于叛臣,这在老百姓来说是不容易接受的;二就是战争,难免死很多人,老百姓流离失所,给很多人造成灾难。所以从老百姓角度讲,他是不受欢迎的。

    现实打脸的另一个事实就是方孝儒的灭十族。他们打下天下后,本以为这些软弱的文人会趋从他们的任用,然而,方孝儒宁愿亲眼看着亲人朋友被杀死在眼前,最后自己赴死,也不同意为他们所用。这才是信仰的力量,才是对姚广孝这种文人的最大打击,让他意识到,也许他是错的,他的想法并不科学。

    所以,他最后并没有还俗,继续当着和尚,逐渐远离尘务,最后死前还为朱棣的政敌清洽求情,让朱棣释放他。

    所以说,“成王败寇”这个词实际来说并不是科学的,一个人到底会怎么样,是由老百姓来定义的,威望如何也是老百姓给的。

    但是,反过来再想一下,也许这些反面情况,是姚广孝这个人自己演的也有可能。试想这么富有智慧的一个人,肯定知道功高盖主的事实,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搞臭。实事上,他做到了,连自己的家乡父老都骂他,他成了人人唾骂的罪人,连朱棣造反都被认为是他的谋划与撺掇。这样一来,朱棣也就放松了对他的敌意,不会对他不放心了。也因此,姚广孝能够在功成名就后,能够安然度过余生,在八十多岁时寿终正寝,这在古人来说,是少有并罕见的。

    谁知道呢,“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切的一切,只是过眼烟云,而实事真相,只是当事者知道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史看姚广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lp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