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1-03-16《洞见》读后感

2021-03-16《洞见》读后感

作者: May_1013 | 来源:发表于2021-03-16 16:42 被阅读0次

    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why Buddhism is True》-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作者【美】罗伯特。全书共有十六章,内容有佛学、有科学、有哲学,我看到了很多作者亲身经历冥想后的体会、思考。

    我是一个比较不太爱让脑子闲着的人,有时候想些工作的事儿,有时候想些生活中的事儿,有时候想些自己的事儿,有时候想些不着边际的事儿。。。但为什么想,想这些事情干什么,能有什么结论和结果,好像从来没有想过。好像不让脑子闲着就是一个预定的目标。仔细想想,好像真的曾经有过这样的自我暗示,那应该还是在初高中时,每次到寒暑假就会头疼,我自己的分析结论是:脑子就是发条,不转着就容易生锈,生锈了就表现为疼痛。所以不管想点什么,都不能让脑子闲下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目前仍然不好简单地判定想得多是好事还是坏事,但至少已经有不少于3名中医生提醒我要少思少虑。也鉴于此,曾经接触了一些关于打坐、静坐、冥想相关的东西。可惜的是一直没有坚持下来,甚至连门槛都没有摸到。

    个人理解哈:打坐更侧重“坐”,被我主动放弃了;静坐侧重“静”,不是环境的静,而是内心的静,不论是什么姿势更重要的是凝神静气;冥想似乎更侧重精神力的修养和控制,达到放松、放空、凝神一处或迈入虚空的境界。

    读书,我一直秉承开卷有益的原则。前两天被人问到,你看这么多书,都能记住内容么?其实在我看来,如果我记不住哪怕是一点点内容,只能说这本书的内容和我没有共鸣,时间长了,被我淡忘,也是正常的。但如果是书中一个小点或者是某句话触动了我,让我有了一些些思绪上的延展,相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是不会忘记的。只要能引发我的思考或认同,我都觉得这本书是值得阅读的。

    本书中涉及的学科、宗教信仰,我都不太感冒,反倒是一些只言片语的观点触动我。

    “感觉就是感觉,你感觉到的,就是你的感觉——真实的感觉,并非想象的感觉”。这是近三五年内,我也意识到的一个现象。最初是源于声音,我一直以为自己的声音是那样的,但结果当我们用各类设备录下自己的声音,再回放时,发现录下的声音和自己长期依赖认知的自己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后来,我就不禁想到所有的感觉、自己的所有认知,应该都仅仅是自己,是否真实、是否客观,是无从评价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个体,认知和理解都是属于自己的。所以,无论是对任何事情,任何人存在认知、理解、应对上的差异听起来都是那么的合情合理。最终对我个人的影响就是近几年的我,没有年轻时候那么较劲了,不是不认真不严谨,而是从另一个维度理解的差异存在的客观性。

    作者描述了他观察路边蜗牛,共情它的感知。这个小小的片段不禁让我想到了我的一段亲身经历:出于对毛绒动物的喜欢(我个人是这个原因,后来才知道家人同意养兔子可不是基于这个原因),我养了两只兔子,兔爸爸和兔妈妈。兔子的繁殖能力你是知道的,所以,后来家里就不再是两只兔子,变成了挺多只。。。有一天,我的家人杀了一只,让我帮他再抓另外一只,被点名一直蹲在角落里的一只。我不知道为什么他要选择那只,但那只兔子的反应让我非常心疼,闪烁的眼神,瑟瑟发抖的身体蜷缩在兔子窝的最最角落里,用什么美味的粮食和蔬菜它都不被吸引。。。后来家人告诉我,他杀另一只的时候,这只兔子被绑起来抓了出来,眼见着另一只被杀后,又被放回窝里的,所以才有了之前的表现。这件事让我更加坚信所有生命都有自己的认知和感觉,一方面,人类知晓熟悉的物种有限;另一方面,更多生命的认知和感觉源于最原始的生存需要。

    “感觉何时为幻觉”一章也很有意思,正视这个现象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区分哪些感觉是有益的,哪些是我们要谨慎小心应对的。

    总之,这本书是否真的是人类认知的真相,我不敢苟同,但至少从作者的认知层面阐述了他的认知和思考,有很多可认同的观点。读书,从来都是取其精华,不是么。( ̄▽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1-03-16《洞见》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md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