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1803
【阅读时间】10分钟
【文章类型】糖尿病 自测
【针对人群】糖尿病潜在人群
【下期预告】糖友误区丨患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提示】朋友间记得分享哦!
导读: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
根据IDF统计,201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约有4.15亿人,每11个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饮食结构等因素,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1.1亿,患病率高达9.7%(2012年),并逐年增长且呈年轻化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有超过53%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未进行及时的医治,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导致了并发症的产生,对身体产生了不可逆转的伤害。所以早期及时发现糖尿病就显得特别重要。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
正常血糖的参考值为:空腹血糖:3.9--6.1mmoL/L; 餐后一小时:7.8--9.0mmoL/L ;餐后两小时:3.9-7.8mmol/L。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即可确诊。
空腹血糖在6.1mmol/L到7.0mmol/L之间,餐后血糖在7.8mmol/L到11.1mmol/L之间,被认为是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
如果您血糖高于正常值或者出现了下列几种症状,就建议您尽快到医院进行糖尿病检查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体重下降)
多尿
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增高,不能被充分利用,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多饮
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
多食
由于大量尿糖丢失,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患者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顿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常常不能满足食欲。
消瘦
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而加速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导致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糖尿病的非典型症状
疲劳乏力感明显
容易疲劳、乏力,体力减弱显著,即使处于休息状态,身体也感到十分疲劳。
皮肤瘙痒
皮肤易生疖、疱,伤口和皮肤感染愈合慢。女性顽固性外阴瘙痒,或反复外阴、阴道霉菌感染。
视力下降
不明原因的双眼视力减退、视物模糊,停用电脑、电视后不能改善。出现青光眼、白内障、老花眼等并且发展很快。
手脚发麻、疼痛
肩部、手足麻木,身体有灼热感或蚁走感,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走路常感下肢疼痛难忍,不能继续行走,有时有手掌挛缩现象。
排尿困难
男性患者早期常有排尿困难症状,除因前列腺肥大引起外,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
男性性功能减退
男性出现阳痿、勃起功能障碍,已排除了泌尿生殖道局部病变。
家族遗传
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检查方法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
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尽早发现,及时治疗,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就可以有效的控制糖尿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回归正常的生活。
参考资料
IDF(国际糖尿病联合会),36氪研究院,360百科
关注“糖吉柯德”同名微信公众号,获取免费1对1健康控糖指导,参加30天控糖计划!
最后,祝所有糖友都能有效控制血糖,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关注“糖吉柯德”公众号,获取免费1对1健康控糖指导,参加30天控糖计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