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840584/26898dafc6b6da59.jpg)
<一>
“坟场是生死的城郭,没有花香,没有虫鸣,即使有花,即使有虫,那也是唱奏着别离歌,陪伴着说不尽的死者永久的寂寞”。
乱坟岗子,是地主给处于水深火热的农民最慷慨的施予。因为无论是谁,都可以把死尸抬到上面,或者深埋,或者用茅草简单地包裹一下随意丢弃,都不用交地租。但无论是深埋还是简单处理都无所谓了,死了的人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其实他们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他们生活在贫瘠的土地上,背负着沉甸甸的地租,在自然和人为地催压下,他们是不如一棵菜或一株茅草……
男人
《生死场》上的男人们,是一块蜡块,在贫困这块热铁的压迫下,一下子就产生了畸变。这种畸变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形变,而且是在灵魂深处的质变。
当地租“与日俱增”时,他们开始慌乱,像无头的苍蝇,到处窜。他们也努力且全力以赴地工作,天天进城买卖,但他们忙一天是白忙,忙了一辈子也是白忙,因为地主会收刮去他们所有值钱的东西,就连一匹马皮也不放过。
米价涨了,油价也飙升,而地租是永远也不会退让。就算是暂时的保持,也是地主特意留给被压迫得苟延残喘的农民喘口气的时间。在男人实在找不到法子解决迫在眉睫的事情时。,就出去当“红胡子”了。当然,在那贫瘠的土地上,干小偷这种勾当是没有出路的,更多的人是被揪住了,当了活靶子。
无计可施的男人,只能对家里软弱的女人和孩子下手。他们一回家便大吵大闹,怨声载道。他们骂女人没用,怪女人生下孩子来拖累他,仿佛那孩子和他从不相干,就像是从路边捡回了的一个玩偶,看不惯了,就把它给丢掉。女人若是顶嘴,就有挨打的份。于是,有的男人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兽性,兽性质变后更无人性,有男人竟把自己才几个月大的孩子活活摔死……
女人
《生死场》上的女人是痛苦与泪水、悲哀与无助的化身。
“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而女人们连动物也不如。
她们的精神是一片空白,一片很大很大的空白。只有一群女人围在一起时,才能无聊地打趣,说一些令人害羞但永远只能是想象中的事。她们“永久不晓得,永久体验不到灵魂,只有物质来充实她们”。(可怜的是她们所追求的物质仅仅是温饱而已,但这个也无法做到。)她们的男人只有办法把她们弄到手,再让她们怀上孩子,其他的什么也不知道了。男人最伟大的杰作是带给他们曾经设法得到的猎物受到世上最残酷的“刑罚”。
当一个女人生产不顺利,痛苦地挣扎到最后连站都站不稳,倒在地上无力呻吟时,她的男人是用鞋子去丢她,说她装死,女人哭不出声音来了,她的男人又要用冷水去泼她,他认为自己的女人没用。
最可怜的是月英,打鱼村曾经最漂亮的女人。可当她生病时,“刑罚”就落到她的身上。
刚开始时她的丈夫还能为她到处去求神拜佛,去土地庙索药。可当月英的病没有好转,且一天天地加重时,她的丈夫也就不耐烦了。他说自己不走运,娶个小祖宗在家里供奉着,就不再管她的生死了。
病痛缠绕着她,她一个人在痛苦中挣扎,夜里口渴呼唤没有人回应,她和丈夫就“宛如一个人和一个鬼安放在一起,彼此不相关联”。最后月英的眼珠变绿了,牙齿变绿了,头发烧焦似的,像一只患病的流浪猫,孤独无望。排泄物淹浸着她的盘骨,白色的东西在她的臀部蠕动,她的身体成为小虫子的洞穴……
挣扎
“死人死了!活人计算怎样活下去。冬天女人们预备夏季的衣裳,男人们计虑着开始明年的耕种。”就这样无止境的,他们在生与死的边沿挣扎。死的远去,活的尚未全然麻木,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操控着他们,只有时间,没有希望,没有明天。
但也有人真正的为命运挣扎着,因而在《生死场》上有过对付恶霸地主的“镰刀会”,有过对付日本鬼子的“革命军”、“义勇军”。在他们的身上还可以可到些许的光明,哪怕是那么的渺茫、渺茫……
<二>
一个朋友告诉我,她看了《生死场》后,就没有勇气再看第二遍。我很惊讶,一部相隔了几十个年头的小说还有那么大的震撼力。于是我就硬着头皮读了一遍,再读第二遍。可我以一种近乎窒息的方式读完第二遍时,我很感慨的说:“也许我的心灵承载不起它的重量”。
我从《生死场》走过,我的灵魂死了好几回,又活了好几回。我不仅仅是被一串串的文字所折服,更是被隐藏在文字丛中的灵魂所折服。
那个灵魂,站在当时凄凉岁月的山峰,用一种极其睿智的眼光去审视山脚下的一切,用一种深邃的思想去评审一切,用一种平缓的语调去叙述她所看到的一切,让她那个时代所有的悲剧凝固,然后让其定格在每一个时代读者的心中,让每个从它身上走过的人为之震撼,又启迪着人们去思考、去体味,再使人不断向前。
或许我们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更多的快乐与幸福,所以我们就渐渐地趋近于无知与肤浅;或许我们生活在一个浮华的世界,所以我们的心灵无法抵触到更多的有深沉意义的东西。于是便有了许许多多的无关痛痒的文章,那些让人一笑而过的笑柄或者是一时感伤的无病呻吟。但那些永远是华丽的泡沫,一触即破。
语言若是华丽的虚伪,那么文字就是死亡的篇章。没有时代感,没有责任感的文章,永远也拂不起思想的波澜,不会有共鸣,更不会有激动。
走过《生死场》,让我再一次体会到真正文字的生命力与震撼力。走过《生死场》,就走过一个漫长的时代,经历了无数的劫难,而眼到之处,是更深远的未来……
《半亩荒田》(乡土情感)
《谁的青春不受点伤》(青春校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