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惭愧,但还是要实事求是。
四大名著中,最喜欢《三国演义》,看了不止一遍,喜欢里面鲜活的人物,动人的故事,感觉看一次会通透几分;《红楼梦》只粗略看过一遍,印象里不是儿女情长就是诗词歌赋;《水浒传》开了几次头,不知何故没读下去;独有《西游记》一页也不曾读过。
更有甚的是,83版的电视剧《西游记》没看几集,因为本来不喜欢古装剧,对妖魔鬼怪更不感兴趣,尤其不喜欢挺着大肚皮、懒惰好色,动不动嚷着要回高老庄的猪八戒。对那首脍炙人口的《敢问路在何方》主题曲倒颇为欣赏。
后来又有了动画版的《西游记》,主题曲也好听,第一句好像是“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可我已经过了看动画片的年纪了。
再后来又有人拍了新版《西游记》电视剧,可惜差评多,据说有些内容很离谱,人们才发觉83版电视剧亦庄亦谐、做工精良的好处来。
我是通通没有看,以为也不会再看了。
没料到的是,还没想通《西游记》成为四大名著的价值意义呢,《西游记》又一跃成为七年级学生的必读书。中考名著阅读占十五分分值,倒逼师生要真读书。
让学生读,老师就要先读,否则如何激趣引领,示范指导,检查督促呢?
那就硬着头皮读吧!
据说,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都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改变的,其中《西游记》的加工痕迹最少。
《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西天取经事件为原型,加入神话故事和色彩,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几经曲折取得真经的故事。
好笑的是,一本书中,几乎只有唐僧是个人,不是神仙就是妖怪,三个徒弟一个是石猴,一个触犯天条被贬下凡错投胎的天蓬元帅,另一个沙僧也是有来路的。
要求学生买的是人教社的版本,本人没人报销,只好用家中藏书,是岳麓出版社出版的,还没有比较异同,应该差别只在没有导读问题,总之聊胜于无吧。
全书有整整一百回,学生拿的是上下册,我的是一大厚本,整整六百多页74万字。
做了一点功课,说全书分三部分,一至八回写悟空出世,上天入地一番折腾,是他的个人“英雄史”,八至十二回,写唐僧取经缘由,十三回到一百回,写唐僧收了仨徒弟,开始攻坚克难去西天并最终修成正果,是师徒四人的“创业史”。
好在,发现教材对学生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主要是通过阅读学会精读和跳读。
精读可以理解,语文课本大多是精读课文,句斟字酌,条分缕析,不挖地三尺决不罢休。那如何跳读呢?
有人告诉我们,写的那些一连串的神仙名字可跳过,次要人物的描写可跳过,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的一些景物描写也可以跳过。
早说嘛!
打开第一页,劈头一串,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看不懂,跳过。
接着密密麻麻一大段,开头是:盖文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九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
看不懂,跳过!
终于在第一页快结束时,看到了人话: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一下看懂了,前面那一大堆文字要表达的,大致跟童话故事里开头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一个意思。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