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业务到手后,从没干过,基本是一点经验也没有,怎么办?
在经历中学习,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参照法规条例或相关规定,找不到匹配的条文,有的只是原则性的要求,或者是粗略要求;这个时候,经验性做法反而更有借鉴意义。
事实上,朋友们都清楚,国家或行业制定所有的规定要求,都不可能面面俱到,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各地情况有明显不同,自然在执行起来也就千差万别。只要不违反原则要求,凡事没有详细具体要求到的,都可以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办法。这样的好处,可以发挥下级政府主观能动性,如果规定太死,就容易执行不动;这样的坏处,会在实际工作运行中出现变通现象,致使国家或行业的好政策,被走样执行。
因此,因地制宜的执行好国家或行业政策,就成为一门很深的学问。从部队回来的朋友尤其需要好好钻研这门学问。个人体会是,把每一次经历当做深入学习的机会。
经历是最好的老师。一件事情,自己从没有接触过,别人给你的解释又理解不了。只有一个办法,看看以前是怎么干的,再想想现在有没有新的要求。如果没有,就按既有的措施办法办,如果有,就结合新要求办。每一个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干也行那样干也行的情况,这时候就要会分辨谁是最佳方案,优中选优。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别人解释不清楚的情况,而且还要照顾各方利益。这个时候,要多听听老同志的意见,因为这是“人家经历过的”,好坏是经验。这个时候,原则性的要求就是底线,坚决不能触碰,如果不是,就应该作为借鉴学习下来。其实,这就是“要做事、做成事、做好事”的终极要求。
从经历中学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是活的“法规”。我们不一定坐在那儿认真的一字一句的研究学习,即便是能坐住,也不一定能研究到或学习到其精髓的东西。而实际工作中经历,却可以做到“活学活用”,在学习条文的同时,还可以在与同事研究工作中,寻求曾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
从经历中学习,不是自己懈怠的理由。我们不能动不动就说,到时候再学,车到山前必有路嘛,其实不然。不学习,你怎么知道原则性要求是什么,如果自己连原则性要求都不懂,怎么指导自己的具体工作实践,一不小心,就会成为职场上的“白痴”,就会被别人笑话。所以,我们空闲时间一定要研究业务。同时,学习方法也有很多,多听、多看多思考人家正在经历或已经经历的事。我们要善于跟同事打交道,特别是老同事,这些人是单位的财富,现成的职场“老师”,多听他们讲讲胜似读“万卷书”,当然也要注意摈弃他们的世故与圆滑,这对年轻人的成长不利,所以听也得会听。多看多思考,当自己还没有涉及相关业务的时候,要做到“未雨绸缪”,多看别人怎么干,而后思考如果是自己干该怎么干。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你肯定受益匪浅。
从经历中学习,应注意慎问、慎实践。问是也应该,但要慎问。问前要思考好,没有思考好就问,容易出笑话。我在实际中曾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情况,总觉得多问问没有什么坏处,至少能赚取别人说咱“谦虚”的美誉,其实,殊不知人家早已把你放到“无知”的那个层次了,这就是牵着胡子过河--谦虚(牵须)过度了。其实,换个角度看,要是别人动不动问你,你自己也会烦,虽然当面不说。所以,我们要慎问,思考后没有必要去问的,就不要问了,能自己寻找的答案最好。说到慎实践,我们有些工作是不能去“试”的,特别是对具体业务工作,如果动不动就“试试看”,容易浪费精力,最重要的是要承担无辜的责任。所以,对实践这个东西应该做到“要么不出手,出手必有效”,毛主席曾经说过,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从经历中学习,不能“等”经历来。应主动寻求机会,自己去经历,即便是跟着别人,也能学习到。主动寻求机会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在前。书到用时方恨少,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留着的;二是随时干。可以边学边干,可以是先干再学(得有老师带),最好是边干边学,这样学的更深、更快。
经历中学习很难得,应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