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我都会举办一场《谁打翻了我的颜料盘》的主题艺术活动,邀请一大群孩子在学校玩颜料——扔沾满颜料的气球,用颜料“打水枪”,用手脚自由涂鸦等等。
参与的孩子基本上呈现了两个极端——一群孩子玩的特别嗨,满身颜料也毫不在意,另一群孩子则只远远地观看,生怕颜料弄到了自己身上。
同样的情形在艺术课里也会上演。很多数孩子下课的时候身上脸上都是颜料,但也有个别孩子出教室的时候还是干干净净的。无论家长在怎么引导鼓励,孩子就是对颜料、胶水等敬而远之。
这些让家长觉得不可思议的现象,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触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皮肤感觉。
皮肤作为接收触觉信息的器官,是我们感知外界环境最重要的途径。皮肤上分布着最为丰富的触觉神经末梢,在人和外界环境的互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感受温度、材质、形状、疼痛等信息。
触觉的功能
1.感受温度、湿度:冷的,热的,干的,湿的;
2.感受材质:光滑的、粗糙的,软的、硬的;
3.感受物体外部形状:光滑的、粗糙的,软的、硬的;
4.表达情感需求:拥抱、握手等身体接触。
和其他的感觉器官一样,大脑在接收到触觉信息之后,也会影响人的情绪,并让身体产生适应性反应。比如,如果有陌生人靠你太近,哪怕他并没有碰到你,你也会感觉不舒服,这是触觉做出了防御反应。
因此我们身边那些有洁癖的,害怕去人员密集场所的,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皮肤对外界环境刺激产生了过度的反应,也就是我们所有的触觉过度敏感。
触觉敏感是指,皮肤对与之接触的环境刺激产生了过激的反应。
触觉过度敏感对人的主要影响:
·影响环境适应能力:触觉越敏感,环境适应越困难。
·影响社交:抗拒与人近距离接触,社交中容易有攻击行为或者回避社交。
·影响专注力:对周边环境刺激产生的反应比较大,专注力容易被打断。
·有洁癖:想要时刻保持干净,对自己和生活的环境要求苛刻,不易相处。
那么,什么原因会导致触觉过度敏感呢?最本质的原因是皮肤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太少,也就是皮肤接受的刺激不足。
造成触觉敏感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来说,剖腹产的孩子更容易触觉敏感,因为生产过程中产道的挤压,是一次全面且深度的触觉发育刺激,而剖腹产的宝宝错过了这次机会。
此外,给宝宝穿太多衣服也会造成触觉敏感,因为把孩子包得太严实,皮肤就没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同样的,成长环境太过单一,或者把孩子养得太过精细,收拾得特别干净,也容易造成宝宝触觉敏感。比如,很多家长为了防止孩子把自己和桌面弄脏,坚持给孩子喂饭,就是照顾得太精细的典范。
那么怎么给宝宝做触觉刺激呢?其实方法很简单。
首先,要给宝宝穿少一点,最好比大人少穿一件,让皮肤有更多机会与外界接触。
其次,要坚持做按摩,8个月以前坚持手法按摩,1岁以后建议多用器械按摩,而且要使用不同材质的按摩器械,软的硬的、光滑的粗糙的、冷的热的、尖尖的圆圆的,都要用。建议在宝宝洗澡之后直接接触皮肤去做按摩,通过丰富的材质与皮肤直接的刺激,可以降低皮肤敏感度。
最后,建议多带宝宝去户外,到有阳光有草地有泥巴的地方,比如公园里,或者去海边的沙滩上,大自然本身就有触觉发育最全面的刺激。
尤其要注意的是,让宝宝自己吃饭,对于触觉发育至关重要,因为宝宝无论是用手抓饭,还是自己喂饭的时候弄得满脸都是饭菜,都是在让自己的皮肤进行触觉发育。除此之外,让宝宝去做艺术涂鸦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皮肤除了要跟外界的物品接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跟人接触。婴儿跟妈妈的身体接触,对于宝宝来说,是跟吃、睡一样重要的事情。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及其同事一起做了一项著名的实验,他们给刚刚出生的恒河猴找了两个“妈妈”——一个是毛茸茸的不能喂奶模型“妈妈”,另一个是可以喂奶的冰冷的钢铁“妈妈”,然后观察恒河猴会去找哪个妈妈。
实验结果是,除了在饥饿难耐的时候去找“钢铁妈妈”,其他所有时间恒河猴都会在毛茸茸的“妈妈”身边,甚至会抱着这个绒布“妈妈”。
这是一个残忍的实验,因为后续跟踪发现,被用作实验的恒河猴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性格极其孤僻,甚至性成熟后不能进行交配。
这个实验证明,接触是安全感的基本保障,触觉不仅仅是满足适应环境的功能,更是表达情感需求的途径。皮肤的接触,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情感交流。
迈阿密大学心理学家菲尔德有一个结论:皮肤就像胃一样,也会产生饥饿感。解除皮肤饥饿感的方法,就是拥抱和抚摸。
他在一项实验中观察到,每天触摸新生儿3次,每次15分钟,并帮助伸展四肢。10天后,接受抚触的婴儿比在保温箱里没有接受抚触的婴儿体重增加了47%。睡眠、警觉性、活动性等多项指标均优于未接受抚触的婴儿。
由此可见,皮肤接触对婴儿身体生长及感官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6个月之前,宝宝每天的抚触绝不能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