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的商业场景落地
线下支付场景的争夺已经成为眼下巨头争战的主题之一。当传统的pos机渐行渐远,二维码收单的热潮逐渐退去,时代赋予了线下支付新的使命——人脸识别的商业场景落地。
作为移动支付巨头之一的支付宝,在刷脸支付这场战役中,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支付宝五年长线布局刷脸支付
2014年开始,蚂蚁金服就着手人脸识别技术的研发,目的就是要为人脸支付做技术铺垫,未来让消费者不再依赖手机,仅凭一张脸就能完成支付和转账。
2015年,马云在德国汉诺威首次展示刷脸支付,此举也为支付宝成为刷脸支付龙头埋下伏笔。
2017年11月,支付宝的首款刷脸商用产品落地肯德基线下餐厅,新颖的支付方式吸引了一批消费者上前体验。
2018年12月,支付宝推出首款刷脸支付硬件终端设备——蜻蜓一代。至此,离蚂蚁金服研发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过去5年。
五年的精心布局,步步推进,显示了支付宝对刷脸支付的重视与决心。
从支付服务到商家服务
蜻蜓是首款不需要手机的刷脸支付产品,蜻蜓的接入成本降低80%,使得刷脸支付可以飞入更多中小商户场景,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此后,支付宝又花了四个月时间打磨,推出蜻蜓二代。
一代到二代的进步,更多体现在从为支付服务向为商家服务倾斜,蜻蜓二代不仅要实现支付功能,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商家打通线上的运营阵地以及店铺的数字化运营阵地。
此外,为了全面推广蜻蜓二代,支付宝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也对商业激励的措施进行升级。
在线下刷脸支付生态中,支付宝团队可谓贡献了各种各样的玩法,从产品本身的技术,到运营推广的思路,每个环节都做了精心的考量和优化。
受到5G和IOT的时代感召,大量的商户正在大步踏进或正在酝酿数字化的转型,如何链接顾客、商家、供应链、物流仓储成为新的议题。
传统的商业零售不缺乏客源,但是弊端在于,顾客和商家建立有效接触的时间太短,可能只有结账时的短短十秒左右。很多人都有过去便利店买东西,店员推荐办会员卡的经历,但是绝大多数人只想尽快买单走人,商家想做进一步精准推进和营销实在难上加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