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万维刚的一篇文章《俭省》2,有差别的人类劳动。文中有两个核心观点:1,人类的劳动并不一定是无差别的,要通过创造来增加附加价值;2,增加一些附加条件,更有利于创造的发挥。
想到之前听到的一篇逻辑思维的节目,也讲到了关于限制激发了创造的事例,这个主要讲的是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产业的故事。1930年3月,好莱坞推出过一部臭名昭著的电影审查法案《海斯法典》,它的主要作用是来给电影划红线的,不让人随心所欲的拍电影。它里面有12条禁令,明文规定电影里不能亵渎神灵、不能有性暗示、不能直白地表现谋杀的手段和过程、禁止“怀孕、地狱、该死的、性感”这样的台词,禁止渲染“不纯洁”的爱情、不能引导观众同情罪犯、不能让观众对婚姻制度产生质疑等等。而当时电影的主题就是色情与暴力,这是人性的需求。
本以为海斯法典的颁布,会给电影业扔下一枚重磅炸弹,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当时的电影产业欣欣向荣,各大制片厂为了绕过海斯法典的审查,开始绞尽脑汁。结果是:《海斯法典》施行的时期,也就是上世纪30到50年代,恰好也是好莱坞电影产业的鼎盛时期,有些制片公司一年就能拍700部电影,仅1938年一年,每周就能卖出去8000万张电影票。你要知道,当时全美国的人口才1.3亿,这个上座率可以说是高的惊人的。这种拍片速度和观影人次的规模也是今天所无法想象的。
还看到一个读者举的例子: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不久,就离开芝加哥老家入住白宫。但奥巴马表示,他很喜欢位于芝加哥海德公园的老房子,等任期满了之后,他还会回去居住。这个消息让他的邻居比尔高兴坏了。比尔满怀信心的将他的房子交给中介公司出售,还专门做了一个网站,来介绍他的住宅:拥有17个房间,近600平米。奥巴马曾多次来此做客,这是一栋被载入史册的房子。有了这些卖点之后,比尔相信,他的房子一定能卖出30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可是结果呢?没有人愿意来买他的房子。原来人们担心,买下房子后,就会生活在严密监控之下。是啊,奥巴马和他的妻女虽然去了白宫,但这里依然有很多特工在保护奥巴马其他的家人,附近的公共场合也被严密的摄像头覆盖。更要命的是,等奥巴马任期归来,肯定会有很多的记者蜂拥而至,邻居们的生活肯定被严重打扰,而且每天出入都可能受到特工和警卫的盘问。这样的生活,同坐牢有什么区别?过了一年多,房子仍没有卖出去。比尔非常心焦。有一天,一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找到了他。房子终于有买主了,比尔激动的差点掉下泪来。虽然丹尼尔非常愿意买这栋房子,但他没有太多的钱来支付。比尔做了很大让步,双方约定:丹尼尔首付30万美元,然后每月再付30万美元,5个月内付清140万美元。这样,比尔拿着首付款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了。出发那天,他得知丹尼尔将房子抵押给银行,贷了一笔款。半个月后回来,他发现丹尼尔竟将这栋房子改造成了一个幼儿园。原来丹尼尔本来就是一名幼儿园的园长,对他来说,在这里办个幼儿园不是难事。而当房子变成幼儿园后,那些之前严密的安保措施变得很有必要。于是这里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幼儿园。很多富人都愿意把孩子送过来,为了给幼儿园做推广,丹尼尔还邀请不少名人来给孩子们上课。这些名人一看,能够给奥巴马隔壁的幼儿园讲课,非常激动,而这里本来就是记者时刻关注的地方,来这里也能增加曝光度。因此名人们都很乐意接受丹尼尔的邀请。第一个月,丹尼尔用收到的学费轻松支付了比尔30万。幼儿园开张两个月后,奥巴马抽空回老家转了一圈,顺便看望了一下他的新邻居们。这下,丹尼尔的幼儿园更加有名,很多广告商开始争先恐后的联系丹尼尔,想在幼儿园外墙上做广告。毕竟这里的曝光率太高了,不利用太可惜了。这场交易中,最大的赢家是幼儿园园长丹尼尔,他把一个原本受限的房屋,充分挖掘,发挥了无限的潜力。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限制并不一定会扼杀创造,反而有可能会激发创造。而我们需要有这种俭省的思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学会更加合理的配置资源,甚至创造性的利用资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