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团队曾创造原创写作的奇迹,团队里月薪五万的年轻写手,成为了无数个渴望靠笔杆子养活自己的年轻人的榜样。但随着一个个黑料被爆出,杜撰造假,吸引眼球,贩卖焦虑......咪蒙背后的黑幕逐渐浮出水面,迎接他们的,是账号被封,路人转黑,口碑粉碎。
最令人颠覆三观是那篇著名的《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文章通篇语态消极,负能量爆棚,传播丧文化,极力贩卖焦虑。这只是咪蒙团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看看他们的文章标题,便可窥见一二。
《我曾经想过让父母去死》、《25岁,名校毕业,年薪三十万,猝死》、《今晚,我杀死了妈妈唯一的孩子!》
单看这些标题,哗众取宠,夺人眼球,用极度夸张、极端的词语吸引读者点开文章,而所谓的文章,措辞、逻辑也只是中学水平。部分文章经过考证,是杜撰、虚构之作。
咪蒙被封了,但会不会有下一个咪蒙,或者什么其他蒙,这个我们无从知晓,但是,翻开如今的微博微信朋友圈,甚至是刷刷抖音快手,都能看到无数的“成功学”专家慷慨激昂的演讲,看到无数催你努力,提醒你快被淘汰的“醒世恒言”,正在熬夜加班的你像打了鸡血一样,继续加倍拼命干活。每天在你脑海里的词汇,尽是“拼命,疾病,房子,车子,地位,富裕,差距”种种。是的,咪蒙已被封杀,成为历史,但一个又一个的咪蒙依然换了个马甲生活在我们周围,生活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功利时代里。
曾经看过一个采访,受访者是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一个专心做科研的年轻人,他在采访时说,我担心我们的社会太功利了,以后搞科研的人会越来越少,人人都想一夜暴富,人人都想急功近利,以后我们的基础科学研究谁来做?
他说的对。如今小鲜肉拍一部戏片酬竟能高达上亿,网红每天直播也能年入千万。赚钱,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里变得越来越容易。有流量就有关注度,有关注度就有人买你的帐,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民币塞进你的口袋里。
都这么去做的话,谁还会专心致志,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工作,再加上一帮人煽风点火,贩卖焦虑,大肆鼓吹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我想,那个被采访的清华博士,他担心的可能会逐渐成为现实。
英国一个纪录片叫《人生七年》,记录了54个不同阶层、不同出身的孩子,从七岁开始一直到五十六岁的不同人生。摄制组每七年给他们记录一次。最后的结果是,有钱人的孩子到老了依然有钱,穷人家的孩子到老了依然比较穷。当然,这里面也有从下层阶级通过个人努力跻身上层阶级的,但,只是少数。
人的阶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一出生就已经定下了基调,上层阶级的孩子从一开始就接受着好的教育,好的环境,好的条件,甚至人的性格,抗压能力,理想抱负都会优于一般的孩子,这是人类竞争的法则决定的,也是大自然的规律,拥有资源越多的人就会有更多的机会。
诚然,确有很多农村家庭出身的孩子最后获得成功,但这也只能是少数,是无数机遇,无数环境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共同造就的,不是人人都可以复制的,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然而现在无数的年轻人甚至渴望复制他们的成功,每天接受他人贩卖的焦虑,在一条并不是十分正确的道路上,垂死挣扎着,失眠,焦虑,轻度抑郁已成为当下年轻群体较为普遍的现象。
我们每天喝着“马云式”的鸡汤,听着“俞敏洪式”的励志演讲,接受着“咪蒙式”的焦虑贩卖,手里握着一平米房价都不到的工资条,在这个钢铁水泥充斥的城市里,艰难地爬行着。
网友评论